对话李雪:《琅琊榜》更理想化,《外科风云》要现实很多
《外科风云》自4月17日开播以来,引发多方热议。作为行业剧中的“特殊”存在,医疗剧究竟该以何种姿态呈现行业?导演李雪有话说。
前年冬天,电视剧《外科风云》正值开拍前夕,主创团队前往济南的一家医院采风,在和医生聊天时,有人介绍李雪是《琅琊榜》和《伪装者》的导演,很多医生护士便都跑来合影。李雪由此感叹:“我觉得很汗颜,自己做的真算不上什么,他们在做的才是伟大的、有意义的事情。”
或许因为这个细节,三个月后开拍的《外科风云》有了不一样的面向。“在那个时候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于是我们也想做一部不一样的医疗剧。”李雪说。
《外科风云》并不“敷衍”
在位于昌平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中,一场外科手术的拍摄即将开始。胸外科医生,也是《外科风云》的医疗顾问韩志义,正在指导拍摄团队如何摆放一只医疗垃圾桶。而事实上,在一场医疗戏开拍前,要做的工作远不止如此,“手术的具体动作、医生之间的站位、屏幕的角度,甚至手术中的眼神,何时、如何看监视器都有特别的要求。”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剧中的医生拿手术刀时只会蹦出一个“刀”字,而不会说“手术刀”。这个细节也是李雪和韩志义讨论出来的结果。韩志义解释道,“我们实际操作中就是如此,要尽量把真实展现出来。”
为了还原医疗环境的真实性,《外科风云》剧组的手术戏份全程在北大国际医院取景。正因如此,真实的医疗环境也带来更多安全隐患。例如,医院里来来往往的病人很多,拍摄不能打扰医院的任何正常工作。院方与剧组协议,租借的手术室10天中必须有9天处于封闭拍摄状态。
除此之外,手术戏份本身也面临诸多困难。“手术中给医生递手术刀,都是有讲究的。刀很锋利,一不小心就是一个口子。”韩志义说。
每次开拍的前一天,韩志义都会和剧组成员在宾馆里熬夜对剧本、规范动作。在实际拍摄中,一个完整的医疗操作可能实际需要5分钟,但最后能在荧屏上呈现出的仅有20秒。对李雪来说,这带来两大困难:一是每场戏前都要投入相当的“教学”精力,时间成本较之其他剧高了许多;二是如何从5分钟里找到适宜的镜头进入那20秒,取与舍,考验的是导演对新题材、新叙事的探索。
在采访现场,李雪不经意地说起一个术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这令并不了解医疗语汇的记者感到好奇。“只要剧中涉及过的,我现在张嘴就能说出来。”几个月的拍摄已经令李雪变成了胸外科“小灵通”,但不可想象的是,在不久之前这对于李雪而言还是一份完全陌生的职业。
“很多医生工作几十年,资历深,工作流程、工作规范都融入到了血液里。”李雪认为网上的部分“吐槽”过于苛刻了些,“演员要在很短的时间里接触并理解这些知识,同时还要表演、记台词、配合相应的动作,综合的难度其实非常高。”
为了记住这些医疗行业的细节,演员们都非常刻苦。韩志义笑道:“他们对待工作的敬业态度比我的有些医学专业实习生都要好。”
《外科风云》的开机比原定计划推迟了一个月,推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对剧本重新打磨的考虑。“我们重新研讨,带来了很多跟当下医疗措施、手段甚至制度上的结合与修正。”韩志义也表示当下的医疗行业更新很快,人的观念也要随之改变,创作者必须抓住新鲜的案例。这些林林总总的细节,都化作了为呈现一部更优质的《外科风云》所作出的努力。
电视剧的本质还在“戏”
不少观众将《外科风云》比作现实版的《琅琊榜》和《伪装者》,因为既同出于正午阳光,又有相似的剧情设置。但戏剧的冲突在《琅琊榜》里看起来理所当然,对于带上医疗剧标签的《外科风云》而言,却成“不可饶恕”之罪。
“在局限的空间、时间和人物关系内,讲清楚一个故事,这是电视剧创作的优势,也是电视剧创作的难处。”李雪说他一直没变,在当时创作《琅琊榜》《伪装者》一样,意在搭建一个戏剧矛盾更激烈、更集中的“真实世界”。但要知道,艺术真实永远无法等同于现实真实。
有人评论观看《外科风云》时常有进入现代版宫斗剧或偶像剧的错觉。李雪解释:“每个人物都有多面性,或尖锐、或柔软,但他们都是围绕自己作为医生的职业根本来的。”
剧中的权力斗争、爱恨情仇令人物趋于复杂。但无论发生什么,医生的天职就是去治病救人。在这一层面上,剧中看似“阴暗”的描绘,最终都化作了创作者建造一个医疗“乌托邦”的注脚。李雪说:“《琅琊榜》会更理想化,而《外科风云》要现实很多。”
剧中,“陈绍聪醉酒闹急诊”这一桥段极富争议,有不少网友认为医生不该产生这种行为。李雪提醒到:“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他说了什么话?他说:‘我知道我喝醉了,我知道我不能回家,回家了我就起不来了,我明天还要上班呢。’一个年轻人失恋喝醉酒本来是很平常的事,但就是因为他职业的特殊性,即使睡也要睡在单位,因为不能耽误工作。”
对观众来说,这个争议场景就像硬币的两面,一面是强烈的戏剧冲突,一面是“正经合规”的医生形象。两者似乎无法兼得,但对李雪来说,他的创作理想便是“在极致的冲突中表现主题”,它们需要经由艺术的手法加以融合。
面对网上的批评,李雪说他坦然接受。“我做出来的作品是给所有电视观众看的,只允许别人说好、不允许说坏,这不可能。但我对作品的艺术水准、专业水准也会有自己的评判。”
因为《外科风云》受到争议,被誉为“国剧良心”的正午阳光最近也频频遭受诸种“发难”。
“我们的制作水准和认真态度一直没有丢,一直尽力在做。至于大众的评判,或者打分的高低,我觉得应该用更平和的心态来对待。”李雪说,希望大家不要因为播出初期的“失望”就下了断言,看下去会慢慢觉察到它的“与众不同”。
对李雪来说,用戏剧的方式令更多人关注医疗行业,远胜于单纯对原始医疗生态的复刻。“通过爱情、亲情、友情的表达,以及人物关系的变化,帮助大家更多认识这个职业、行业以及医疗现状。”这是李雪的愿景,也是《外科风云》的愿景。
剧中的人和医院都是一种“理想”
在李雪眼中,剧中的人和医院都是理想化的。“我们没有在描摹任何一家医院的现实,它是许多医院的综合体。”
网上对《外科风云》的评论,大体分为两派。一是站在普通观众的视点评价本剧制作水准在线,故事引人入胜;二是站在专业医生的角度批评剧中常识性的医疗错误。“作为外科医生,剧中表现的医生职业本能、职业选择很真实,这令人感动。”韩志义说以前朋友来医院看他,都会讶异于原来医生的生活是这样。“这部剧替我们把真实的生活、工作状态甚至内心活动通过戏剧的方式展现给了大家,是个难得的机会。”
此前从未拍摄过医疗题材的李雪说:“多数人都不是医疗工作者,当他们看到剧中传递出的积极表达时,我希望他们能部分认同我对医生的表达。在以后面对医疗事件或是医生护士时,可能因为这部剧改变哪怕一点点的心理和状态,多一些体谅和理解。”
本剧的编剧朱朱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现在从事着艾滋病预防和戒毒治疗研究工作。“用影视行业的理想去实现医疗行业的理想”是她选择跨界做编剧的原因。“希望能用更好的平台和渠道寄托我们真实情感的故事。”
揪出一个过错可能只需一帧画面的截图;但对一个行业的呈现,需要付诸更漫长而细致的努力。李雪希望大家更沉下心来观剧:“往后看,很多问题、疑点都能在剧里找到答案。”
因为部分所谓行业剧行业常识漏洞百出,或借着行业剧外壳插科打诨,导致观众对行业剧的评价逐渐陷入某种思维定势。但对大多数观众来说,一部电视剧看到最后,情感的渗透已经超过了细节的记忆。
这并非在许可行业剧的创作罔顾常识,而是应该在更严格的创作上抽出对这个社会的期望。“以高于生活的标准来提炼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能力。”
《外科风云》承载了李雪的两个“理想”:一是去表现当下医疗状态的现实理想,二是令电视剧更具观赏性的艺术理想。在告别《琅琊榜》和《伪装者》后,这至少能够代表他迈出的全新一步。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