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让孩子的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3~6岁是儿童教养养成及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亲子教育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如何正确和科学地培养孩子的教养、性格及行为习惯,是困扰父母的一大难题。很多时候,我们内心非常想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发觉自己面对孩子的天性时却无从入手。
如今,宝宝一出生,就立即成为全家人的焦点,父母们为了教育孩子不遗余力,说起育儿头头是道。孩子最好不要隔辈带,爷爷奶奶更容易溺爱孩子,同时我们也希望孩子跟在我们身边,可以开发更多潜能。所以无论自己多累,为了孩子的教育都值得。
教育不易,如果深得精髓,就会如鱼得水,事半功倍,否则就是南辕北辙,收效甚微。当然,市面上林林总总的育儿书籍经常让我们眼花缭乱,难辨好坏,所谓专家也是良莠不齐,真假难分,这也让许多想取经的家长们感到头痛不已。
因此,我们策划出品了《让孩子的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读者》儿童教育”经典图书礼盒,共5本:《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幸福的种子》《教育漫话》《心理营养》《孩子:挑战》,每一本书均由《读者》编辑从海量儿童教育图书中精心挑选而出,是为广大中国父母精心准备的一套真正适合的儿童教育丛书。
《读者》出品,全网独家热卖
点击图片抢购
面对孩子,你感到力不从心,不知道该如何去引导和教育,那么您需要这样的一套书——“《读者》儿童教育”经典图书礼盒,这套书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丰富性于一体,是一套普通人都看得懂、学得会、有共鸣的儿童教育经典。整套书文字张弛有度,论述精辟,案例典型,深入浅出,带给您匮乏的儿童教育知识,科学的教育方法,亲密的亲子关系,丰富的生活案例,真实的儿童内心。
《教育漫话》
作者:【英】约翰·洛克
译者:徐大建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时只注重物质层面,知识和精神层面的教育都交给了各种培训机构和学校老师,培育出来的孩子经常是高智商低情商。有部分家长意识到孩子心理、情商发展的重要性,却不知道如何下手或者心软,实行的效果也不好。
《教育漫话》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围绕着如何培养一个绅士的主题,从身体健康、品德教育和知识技能教育三个方面,展开了细致的论述,在日常生活中完全可以借鉴使用。孩子的生活饮食习惯、兴趣培养的方法、怎样对孩子进行奖惩、如何与孩子沟通、怎样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在言传身教方面应当注意些什么等,这些深入浅出的描述,可以使我们眼前豁然开朗,不由自主地去领悟反思。
《教育漫话》是洛克的教育代表作,是他在流亡荷兰期间(1683~1689)写给友人E.克拉克讨论其子女的教育问题的几封信整理而成。约翰·洛克被誉为“培养绅士和淑女的教育家”,他所谓的“绅士”,既不是指贵族,也不是指风度翩翩的公子哥儿,而是指我们现在所谓的具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或者高素质的人才,是我们想把孩子往那个方向培养的那一类人。无论你是否赞成儿童缺乏理性,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都需要引导他,一点一滴通过反复的训练养成好的习惯。好的习惯才是他以后成功的基础。洛克的教育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已成为当代家庭教育的主流和标尺。
《心理营养》
作者: 【马来西亚】林文采 / 伍娜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副标题: 林文采博士的亲子教育课
为什么孩子总是不听话?为什么我们对孩子越无微不至,孩子越不耐烦?
从孩子一出生,为人父母的脑子里就会出现两个字:教育。我们希望通过“教育”,让孩子知书达理、令行禁止、聪敏好学、多才多艺。强大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让我们忽略了最简单也最重要的事:我们和孩子之间先有爱和亲密,后有教育。我们渴望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首先是因为我们爱他。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越友好,我们的“教育”才越有效。对孩子来说,一个温和而坚定的妈妈就是合适的。
最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友好相处。我们爱孩子,给予他们无条件的接纳、安全感、赞美、认同。这些美好的东西,就是每个孩子成长必须的心理营养。孩子像种子,有无穷的能力和无限的可能。正如身体的健康需要物质营养,孩子心灵的成长与心理力量的强大,也必须获取足够的心理营养。在成长的不同阶段,给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也就给了他一生幸福的底层代码。
《孩子:挑战》
作者: 【美】鲁道夫·德雷克斯,
【美】薇姬·索尔兹
译者: 甄颖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相信你一定经历过或者见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饭桌上不好好吃饭,父母上来就是呵斥或打骂;孩子想要帮忙做一些事,父母以为是在捣乱将其呵斥到一边去玩儿;孩子突然哭闹,父母不明原因,只是拿来一堆好吃的和玩具来哄……
以上孩子的行为或者举动在你的小时候也应该有过,只是这些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情绪和心思你可能早已忘了。当事人太懵懂,过来人又太健忘。但就像《孩子:挑战》这本书的作者鲁道夫德雷克斯所说,“如果我们想改变孩子的行为方向,必须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否则我们几乎难以改变他们的行为。”
六岁的比博一直踢地板,让妈妈很恼火,不断责骂他,其实他只是想为了引起妈妈的注意,如果踢地板不会让妈妈生气,他还会继续做同样的事情吗?他早就放弃了。另一方面,如果比博安静地好好玩,这时候能得到妈妈亲切的微笑、满意的拥抱和赞美的言辞,那他也不会用捣蛋的行为去得到妈妈的关注。
《孩子:挑战》这本书正是要用这些丰富的案例来帮你解析孩子行为背后的种种动机。书的作者鲁道夫德雷克斯是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书中推荐的方法,是基于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生活哲学理念及人类生活观。当今心理学界的趋势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书的内容不仅有着很强的科学和专业性,每章都会穿插大量实际案例,让你在丰富的情景再现中,深入地了解孩子各种行为背后隐藏的动机,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作者: 尹建莉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每个家长都对孩子寄予厚望,希望孩子成为有出息、有本事、有尊严的人,但很多家长不知道的是,孩子的未来如何,决定权主要在家长手中。在每个人的生命成长中,没有比家长更重要的老师。
孩子成长的目标是远大而抽象的,但教育孩子却体现在无数个琐碎的细节中。孩子在墙上乱涂乱画、不好好吃饭睡觉、在幼儿园不守纪律、和其他小朋友关系不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粗心大意、染上网瘾……每一个问题都让家长焦头烂额,不管他吧,怕他变坏了,管他他又不听,打骂一顿照样不改,下次还有了撒谎的毛病,真是让人气死了。到底怎样培养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呢?
教育学家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中,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手把手地告诉家长如何解决孩子成长中的大小问题,既不是讲道理、更不是训斥惩罚,而是给孩子自由、允许孩子犯错误,甚至有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教育孩子中,与适当的方法相比,更重要的是温和耐心的态度、正确的教育观念和三观,教育的真正准备是完善自己。
尹建莉之前出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被誉为中国教育界里程碑式的著作,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好评如潮。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中,尹建莉的思想更加成熟和系统化。作为教育学家,她广泛借鉴了中外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的理论;作为心理咨询师,她帮助数百个家庭解决了亲子问题;作为母亲,她有一个品学兼优的女儿,女儿已在美国一所常春藤盟校取得硕士学位。可以说《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是为中国父母量身打造的一本书。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好的教育原来是这样一件自然简单的事。
《幸福的种子》
作者: 【日】松居直
译者: 刘涤昭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副标题: 亲子共读图画书
越来越多的父母抱怨自己孩子不爱看书,“别看电视,快去看书!”是很多父母的口头禅。为什么孩子不爱看书?
事实上,在让孩子真正开始“读书”之前,我们应该先让孩子爱上“书”。培养孩子对书的兴趣,是从听父母讲有趣的绘本开始的,而不是让孩子提前识字看书。
绘本是通往孩子内心的捷径。好绘本对孩子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不是用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一本绘本越有趣,就越能深刻地留在孩子的记忆里,当他长大以后,他记得的东西自然会帮他理解其中的意义。
快乐是接纳的动力,爱是相互接纳的过程。念书给孩子听,就像和孩子手牵手去故事国旅行,一起享受一段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给孩子讲述这些东西时,父母是用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拥抱孩子,让他在温暖生动的话语里成长,如同为孩子浇灌出肥沃的心灵土壤。而故事则把一粒粒语言的种子播入孩子的心里。当一粒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扎根时,亲子之间就建立起无法切断的亲密依恋。这才是真正让父母和子女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精神脐带。
点击图片购买
从孩子一出生,为人父母的脑子里就蹦出两个字:教育。我们希望通过“教育”,让孩子长成心目中理想的模样。强大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让我们忽略了最简单也最重要的事:我们和孩子之间先有爱和亲密,后有教育。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真理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是一套值得珍藏一生的教育经典:
《让孩子的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读者》儿童教育”经典图书礼盒
点击图片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