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这本三毛钱的书,我收藏了三十年
有一套书,我收藏了三十多年,这就是一套1985年的《读者文摘》合订本。那时候一本《读者》售价是0.38元。
《读者文摘》是《读者》的前身,创刊于1981年,后改名为《读者》。相信很多人都对这份杂志很熟悉,我在中学时期也是忠实读者。
1985年,这个年份不算久远。但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还是有很多变化会发生。
三十年前每一期《读者文摘》的售价是0.38元。对这个价格,我们也许会付之莞尔,但如果考虑到当时的收入水平,这并不是一本便宜的杂志。
从上图可以看到,1985年城镇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是1159元,每个月不到100元。对于不足百元的月收入来说,0.38元也算是一笔花费了。
改革开放初期,普通人出国的机会依然极少,这本杂志是当时为数不多的介绍外面世界的窗口之一。所以,全年的《读者文摘》杂志的封面和封底,基本上都是外国人。
1979年《大众电影》的一张接吻剧照曾经引起轩然大波,80年代初首都机场的裸体壁画也曾遭遇“打码”,而在1985年的《读者文摘》杂志里,却已经可以看到人体艺术作品的彩页,这是时代进步的一个体现。
当然,对于西方文化,《读者》也没有全盘接受,比如以下对Ponk的批判:
《一个女人需要三个丈夫》是一篇幽默小品,这个标题放在今天也很夺人眼球:
情感是《读者》的重要内容,虽然大多是鸡汤,但是下面关于“一见钟情”的讨论也是饶有趣味:
至今仍在流行的心理测验、情感测试,三十年前就有了。当然,这也是从国外刊物编译过来的:
杂志中还有“女子防身术”的介绍。不过如果每个姑娘都如漫画中女子的体格,该害怕的就应该是男人了:
《读者》也关注一些新闻人物,比如当时在中国红极一时的高仓健:
还有崭露头角的球王马拉多纳。当时文中还称他为“小贝利”,现在很多人肯定不服,包括传奇本人。
对于当年的“5·19”惨案,杂志也刊登了长篇纪实文学。想想,三十年了,各行各业都翻天覆地了,唯有看国足的消息,毫无穿越之感。
杂志每期都会介绍一首新歌,下图就是《月亮代表我的心》。其实这首歌在1972年就推出了,七十年代末被邓丽君唱红。1985年,距离邓丽君歌曲被批为“靡靡之音”的年代也没有几年。
还有一篇文章挺好玩,《今后一百年是什么样子?》,大胆预测了未来:
现在看来,其中好几条,不用等百年,三十年后就已经实现了。比如电话直通全球、即时传照片、高速铁路等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事情,三十年前还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
三十多年前,《读者》是老百姓了解世界的眼睛。
我有个大伯,七十年代末在工厂当工人,因为《读者》上的一组外国摄影作品,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出去看看。他不顾父母的反对,离开了工厂,复习,参加高考,考上了我们省最好的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终于有了出国交流的机会,这时离他最开始渴望出国,已经过去了十年。他没想到,有一天真的可以梦想成真。踏上异乡土地的那一刻,他感慨万千。直到今天,他依然珍藏着那本改变他命运的《读者》。
在不发达的年代,信息闭塞的地方,你无法想象《读者》对每一个读者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它就像一只温柔有力的手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读者的人生轨迹。
直到今天,与时俱进的她依然用自己的力量感染着我们。内容丰富多彩,有故事、散文、诗歌、幽默、漫画和摄影作品,无一不是出自中外名家。除了每月两期,还有每个季度更新的合订本,让小伙伴们不再错过往期精彩。
内容选自微信公众号“传奇”
(ID:zhang_chuanqi)
2017年《读者》夏季卷来啦!
同时购买春季卷和夏季卷,优惠更多
点击图片,先睹为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