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书本 感受书香

辽太宗耶律德光简介 2022年3月作品番号

2018-01-03 10:37:19栏目:名人
TAG:

辽太宗耶律德光简介番号更新时间:2022年3月;

耶律德光个人资料

中文名:耶律德光

别名:字德谨,小字尧骨、辽太宗

庙号:太宗

谥号:孝武惠文皇帝

性别:男

民族:契丹族

国籍:辽国

所处时代:辽朝时期

出生地:不详

出生时间:公元902年  逝世时间:公元947年5月15日

职业:辽国第二位皇帝

在位时间:公元927年―947年在位

年号:天显、会同、大同

成就:实行南北两面官制度;夺取幽云十六州,使辽国实力大增

耶律德光简介

耶律德光(公元902年―947年5月15日),字德谨,小字尧骨,契丹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次子,母淳钦皇后述律平,辽国第二位皇帝,公元927年―947年在位。公元922年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引兵掠蓟北。公元926年太祖病死,因应天后之助,于次年即位,仍以天显为年号。

公元938年,耶律德光改皇都为上京。始改革官制,官分南、北面,因俗而治。北面官以契丹旧制治契丹人,南面官以汉制治汉人。又整订赋税,奖励耕织,发展生产。

公元947年,倾师南征,八月,为后晋败于燕长城(今河北涿州固安县南)北。十二月,大败后晋兵,陷汴京(今河南开封市),俘后晋出帝。次年,改元“大同”,改国号契丹为辽。旋以中原民军武装反抗,契丹人亦死伤惨重,厌战心切,他率军北返。途中,行至栾城(今河北栾城)病死。

耶律德光生平简介

耶律德光,辽朝第二代皇帝。字德谨,契丹名尧骨(或译“耀屈之”)。辽太祖耶律亿次子。天赞元年(922)冬,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引兵掠蓟北。次年春,破平州(今河北卢龙),俘获刺史赵思温等;回师镇压聚众反辽的奚人胡逊(逊或作损),擒杀胡逊及其部属约三百人。三年,从辽太祖西征。四年冬和天显元年(926)春,从征渤海国,又讨平降而复反的府州。辽太祖死,述律皇后摄政。天显二年冬,其长兄耶律倍根据辽太祖的遗愿,率群臣请于述律后立耶律德光为帝,仍以天显为年号。时后唐国势渐盛。三年,后唐义武军节度使王都降契丹,后唐发兵围王都及铁剌于定州。次年春,城破,契丹兵大败。辽太宗对耶律倍的疑忌日增。五年,耶律倍被迫浮海奔后唐。十一年,太原军阀石敬瑭为后唐主所攻,遣使乞援于契丹,相约称儿皇帝,把幽、涿、蓟、檀、顺、瀛、莫、蔚、朔、云、应、新、妫、儒、武、寰十六州(在今河北北部、北京和山西北部)割让给契丹,并每年送帛三十万匹。太宗乃亲率辽军长驱入援,败后唐兵,册石敬瑭为后晋皇帝。从此契丹的势力伸入华北平原。会同元年(938),始改革官制,官分北、南面,因俗而治,北面官以契丹旧制治契丹人,南面官以汉制治汉人。同时,整订赋税。会同三年,辽太宗把北部乌古地区肥美而近便的土地拨给五院部的瓯昆、乙习本两个石烈(相当于县级行政单位)和六院部的斡纳阿剌石烈作为农田。并诏有司教民播种、纺绩。五年,石敬瑭死,子石重贵立,在给契丹的表文中称臣不称孙,两国关系恶化。七年和八年,辽太宗两次兴师伐后晋,一再受挫。但他仍坚持南进,因与述律皇太后意见相左。九年,辽太宗倾师南征,后晋兵溃。次年正月,辽灭后晋,辽太宗入汴京(今河南开封),改国号契丹为辽,改元大同。在连年南征中,辽军强征中原人民的粮草,强掠中原人民的财富,使许多州县残破,中原人民纷纷起义反抗。同时,契丹族人民也死伤惨重,厌战心理逐渐滋长。辽太宗在汴京驻留不足三月,就被迫仓促北返。途中,他对侍臣说,“朕此行有三失:纵兵掠刍粟,一也;括民私财,二也;不遽遣诸节度还镇,三也”。四月,行至栾城病死,年四十六岁。庙号太宗,葬凤山。

耶律德光生平评价

当阿保机死后,述律后主持了推选新皇帝的仪式,在主政的述律后的建议下,大臣们都赞成耶律德光继位,于是,耶律德光举行了契丹传统的燔柴礼,正式继位为契丹新皇帝。后来在南下中原灭掉后晋,但他自己也在回军途中死在了栾城,死后,他的庙号为太宗,谥号为孝武惠文嗣圣皇帝,历史上一般通称他为辽太宗。耶律德光对于契丹的贡献很大,尤其在他继位之后,在许多方面促进了契丹政治和经济和发展。在政治方面他完善了从阿保机开始的管制,使之系统化。他还使契丹的领土继续扩大,使契丹走向了强盛时期。他在位期间,契丹的农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此外,契丹的本民族文化也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220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