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杰简介 2022年3月作品番号
张世杰简介番号更新时间:2022年3月;
张世杰个人资料
中文名:张世杰
别名:不详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宋朝
所处时代:宋末时期
出生地:涿州范阳(今属河北范阳)
出生时间:不详 逝世时间:公元1279年
职业:宋朝名将
职位:太傅,枢密副使
爵位:越国公
成就:宋末三杰之一
张世杰简介
张世杰(不详—公元1279年),涿州范阳人(今属河北范阳)。宋末抗元名将,民族英雄。太傅,枢密副使,封越国公。与陆秀夫、文天祥并称“宋末三杰”。先后拥立南宋二帝,誓不降元,最终兵败崖山海战,因飓风毁船,溺死于平章山下。
张世杰生平简介
张世杰,南宋末抗元名将。范阳人(今河北涿县)。少时在蒙古将张柔部下当兵,驻防杞县(今属河南),逃奔南宋。宋将吕文德用为小校,逐渐升至黄州武定诸军都统制。后调援襄、樊。宋度宗赵禥咸淳九年(1273年、元至元十年)襄、樊陷落。次年,元军从襄阳出兵,张世杰守郢州(今湖北钟祥),设防甚固,元军攻城不克,遂绕道,沿汉水而下,直取鄂州(今武汉市武昌)。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元至元十二年),张世杰经江西等地,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受命总都督府诸军。他发兵收复浙西诸城,旋与刘师勇等率水军与元军在镇江焦山会战,失利。次年,元军迫临安,他和文天祥请背城决战,被宰相陈宜中所阻,乃提兵入海。临安陷落后,他在福建与陆秀夫、陈宜中立益王赵昰为帝,改元景炎。此后转战闽、粤沿海。景炎二年(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攻泉州不下。三年,帝昰死,又与陆秀夫等立卫王赵昺,改元祥兴,迁居崖山(今广东新会南海中)。祥兴二年(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率苏刘义等,与元张弘范决战海上,大败。他率十余舰突围,退至螺岛(今广东阳江县以南海中),因台风毁船溺死,葬岛上,后人因改螺岛称海陵山。
张世杰后世纪念
张世杰墓:位于斗门县井岸镇黄杨村。墓座西朝东,占地616平方米,三重回岭,两道曲折的左右摆手,三级拜台,金井,一对墓表,前有兜士。墓为灰沙所造,墓碑用青石,碑文:“宋太傅枢密副使越国张公讳张世杰之墓”。
张世杰祠堂:位于天台县城民主路,为纪念南宋末年的抗元英雄张张世杰而建。该祠坐东朝西,四合院布局,前面为五开间硬山顶的正门,南、北为单坡屋面的厢房,东侧是三开间的正祠。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世杰死后,在战乱中他的妻子和幼子曾辗转至天台避难,因此他的后代在天台定居下来。天台百姓在他殉国后为他建起祠堂,供奉牌位,从此这里便成了张家的宗祠。
解放后祠堂曾被天台县粮管局接管,并被改造成粮库,七十年代后又成为职工宿舍。现经整修,作为县粮食局老人活动中心。
正祠的平面为三开间两进深,屋顶为钩连搭结构,即前后有两个两坡屋顶,前屋脊略低于后屋脊,脊长也略短于后脊,两屋顶相对的两坡交接于同一根檩条上,在两屋顶东西向的中轴线上,第三个屋顶垂直搭接于两坡之间,并与前屋脊同高,使正祠整体形成“工”字形脊,六个坡面的相交线呈菱形,形态十分优美。
祠堂的雕刻工艺也相当纯熟,五朝门上的牛腿花拳和正祠前廊上的月梁花饰都十分饱满圆滑,鸟兽造型被巧妙地象征化却依旧生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222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