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广告牌》:铁血科恩嫂大闹艾宾镇,鸡汤警长密信三封安天下(2)
在如此的闭环之中,每一个都不可避免的成为这个复杂交际圈中的一员: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鲜红的广告牌从象征冲突和抗争,最后变为对逝者的缅怀,这也是为何最后女主会选择将“挑衅”警长的那块广告继续挂上。而这位警长,正是推动本片完成转折的关键人物,他的死让这场看似漫无止境的抗争忽然出现转机,让两位核心人物化敌为友。
虽然许多人诟病那三封散发着“鸡汤”味的绝笔信过于做作,但不得不承认,正是这种宣讲式的精神灌输和“我佛慈悲”般的包容心态,将这个感动美国年度人物上升到美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特别是第三封信中对于下属的惴惴教诲,具有普遍性和国民教育意义,特朗普时代下混乱的美国社会,或许正是这种回归质朴的人性之美,更能触动他们。正所谓警长三封密信安天下。
爱,是化解仇恨的关键。但调皮的导演却在这句“爱”的台词后,迅速将镜头切到科恩嫂,她用一句“F”字头言语打破了氛围。
在本片的各种影评中,有很多类似“即使背负全镇人的骂名和仇视,甚至家人的不理解,也要孤独地坚持下去”这样的描述,是如此的煽情。科恩嫂在片中几乎所有公众场合,都以粗鲁的“硬汉”形象示人,同时用满口的脏话和挑衅来完成她的“情绪述求”,甚至要引得人们高呼“女权万岁”......但事实上,头带与工装并不是这个女性角色最“酷”的样子,这个刚毅女人的绝望和无助,才是她最为打动人的地方。
而导演先前也通过她和女儿的最后一次争吵,交待了她如此执着的原因,那句随口而出的“诅咒”是她无法抹去的噩梦,而正是这个遗憾让她有了几乎疯狂的倔强。那段夕阳下她与鹿的偶遇和对话,以及后来那段在床头的自言自语,贡献了科恩嫂在本片中最为动人的两次次演绎,这位痛失挚爱的母亲,只需外界一个小小的波澜,便能击碎她的坚强,展露脆弱。很明显,她或许从来都不是一个合格的好母亲,于是在这种“罪有应得”的惩罚下,她的抗争带着浓重的救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