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期间,岑骏的创作是偏实验性的。所以刚毕业时,他并没有得到很多商业约稿的机会,再加上原本预期的一个在纽约的工作机会意外落空,于是他想到的一条出路是尝试联系国内的杂志,为文章画插画,比如《睿士Elleman》《乐活Lohas》等。
通过这个渠道,他开始积累自己的作品,也逐渐有外媒找到他约稿。
在很多人心目中,自由职业者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岑骏说,作为插画师,“一天的开始源于你在赖床,你的猫都受不了,要来叫你起床。但是下一刻,你的手机响了,一天就改变了。”
《纽约时报》的艺术指导通常会在中午十二点左右给他打来电话约稿,要求插画师在下午六点前交稿。这是最极端的例子。
为《纽约时报》杂志创作的和家有关的内容
一幅插画的创作流程是先通过头脑风暴,确定三张草稿,然后插画师和对方沟通,直到确定下来一个明确的方向后,再进行最终稿件的创作。“接下来的工作变得比较有意思,你完成稿子的过程,就像是一个游戏的过程。虽然插画师有你的风格,但是我们每次都会做一些微小的调整,让画面变得更有意思。”
如果六点交稿,他一般会在下午三点左右给客户方案。而在此之前的时间,他有可能在看一会手机,有可能需要在床上睡个午觉,也有可能坐在马桶上思考。大部分时候,灵感总要等到截稿前五分钟才出现。
大部分时候,
灵感总要等到截稿前五分钟才出现。
岑骏用命题作文式的焦虑来形容为美国媒体画插画的过程。
有些艺术指导不会发来整篇文章给插画师配图,而青睐提供一个关键词给他,譬如“出走”、“机会”。最煎熬的一次创作,他围绕一个主题画了10张草图才最后确认下来。
2016年,美国大选结果公布,特朗普上台,《纽约时报》向所有插画师发起以“恐惧“为主题的公开约稿。岑骏的作品后来被编辑入选,刊登在了11月13日的《纽约时报》上。
身为中国插画师,岑骏在为美国媒体画插画,也需要注意政治正确,尤其是小心种族问题。比如岑骏为了避免画面里对种族的影射,索性在一幅插画里把人画成是蓝色的。还有一些社会细节,也是在一边创作的过程中,一边发现的,比如他曾画过一张和美国警察相关的插画,交给编辑后,被对方提醒在美国,警察是不允许留胡子的。
这幅插画所配的文章是与贪污和漫画有关的真实犯罪案件
插画创作时常带给岑骏一种西西弗斯的感觉。
西西弗斯被周而复始地困在不停推动巨石上山的过程中。这原本是一种痛苦的受罚,但是西西弗斯在某一刻起,开始改变了自己的心态,享受起这个重复的过程。当他开始享受了,这反而是对当时惩罚他的众神的一种报复。岑骏说:“插画也是一样的心情。”
岑骏在西西弗书店的分享会上提到“西西弗斯”的时候
岑骏现在的工作中也会接触不少国内的客户,包括出版社、纸质媒体和商业品牌。他说他会尽量把两边的工作流程统一起来,“国内喜欢用插画的媒体也不是特别多,他们也会听我们的工作模式,也会配合”,这样效率会高很多,也会给创作者比较大的空间。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334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