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死里喝,是最丑陋的中国酒桌文化(3)
侥幸心理,出事的未必是我
在中国人心中,总认为命运会对自己网开一面。
闯红灯的人那么多,被撞的未必就是我;动物园那么多人逃票,被老虎吃掉的未必就是我。熬夜的人那么多,未必下一下垮掉的就是我。
因此,即使喝酒醉死的新闻层出不穷,正在喝酒的人也会认为自己会是个例外。
层次高的人
从来不需要在酒桌上寻求自己的价值
我们公司有两个在酒桌上相当自律的人,一个是老板,另一个是同部门的男同事。
我们老板酒量很好,却轻易不端杯,除非是自己兴致来了想喝,或者有应酬需要时喝一点,但都是点到为止,从不贪杯。
他曾说:“烟酒没有节制的人,一般都对家庭不太负责任。”
家庭责任心的首要表现就是爱惜自己的身体,只有自己身体健康,才能为家人遮风挡雨。
男同事则是亲历过喝酒喝到胃穿孔,在医院住了半个月。
在酒场结识那么多“拜把”兄弟,大家拍着胸脯喊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口号,可是真正出了事,与自己一起承担的也只有老婆孩子。
不必非要等到身体跨掉后才明白,这时间证明自己能力的方式千万种,牺牲健康的方式却是最愚蠢的那一种。也不必要到两鬓斑白的时候才悔悟,那些觥筹交错里浪费的时间,本可以用来打造一个更好的自己,或者用来更好的陪陪家人。
如果所有的珍贵的东西在面临灾难的那一刻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未免太可惜。
为我们的生老病死买单的,永远只有我们的至亲。这个道理,不必等意外来临的时候才懂。
春节又快到了,亲友来访、同学聚会等场合又免不了推杯换盏,请记得:不贪杯,不劝酒,珍爱生命,远离酒桌陋习。
-背景音乐-
赵海洋《我是真的受伤了》
-图片来源-
部分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