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吃外卖了,爸妈在等你回家过年
◆◆◆
-01-
晚上十点半,退出微信,关上电脑,我才拿起羽绒服提起包,和还在奋战的同事打了声招呼,笑意疲惫地离开公司。
出电梯的时候,滴滴司机刚好打来电话,匆忙说了句我就出来,挂了电话来不及拉好羽绒服,就跑出公司大楼,迅速地找到我叫的车钻了进去。
北京冬季夜晚的寒意跟着我敞开的羽绒服,和关上车门前的最后一下用力,也钻了进来。我打了个哆嗦,裹紧羽绒服,司机看着我有些窘迫的样子,很热切地搭话:“加班回家呀?快过年了还这么拼,不早点回去么?”
“还有5天,快回去了。”我回答得漫不经心,其实心里早已雀跃不已,因为每天都在算日子,离回家又近了一天。
随着车内越来越暖,困倦和肚子不听话的“咕咕”叫也越来越明显。
晚饭时没有吃饭,因为知道过几天春节回家,虽然只有六七天,但肯定是避不开胖三四五六……斤,所以趁回家前,先克制一下自己的食量和体重,反正外卖点来点去,也没什么胃口想吃……
说来奇怪,年少的时候一心向往远方,放学逗留在路边摊不想回家,连天黑也磨磨唧唧不想回家,遥想有朝一日离开家乡,自己要走多远,要去到哪里哪里……
后来,真的离开了,才明白原来回家是最难得的事情。
大学时一年两次,所见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工作后,回家变成春节时的一年一次甚至几年一次,短短的7天假期,像是唯一合理的理由,安慰父母整整一年的等待。
于是,回家前几天前几个周,爸妈就打来电话,唠唠叨叨地问我想吃什么,每次都如此。而回到家一推开门,妈妈毫无疑问的第一反应,一定是从厨房探出身来,拿围裙蹭蹭手,咧着嘴笑的鱼尾纹都藏不住了,一张口就是:“去洗手吃饭!”
-02-
多年来这样的习惯,渐渐变成我和爸妈之间的默契。似乎对我们彼此来说,回家就是一份列好的菜单。
在陌生的城市独自生活时,为了身材为了所谓养生,在饮食上自律克制的我,一回到家,在爸妈厨艺的喂养下,吃货本质绝对原形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