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新概念作文大赛揭晓|资讯
这是打心底里喜欢写作的年轻人自我挖掘、自我证明的过程,也是他们在茫茫人海中相识相知、用文字抵御孤独的过程——昨天(2月10日)下午,第二十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在沪揭晓,产生一等奖68人、二等奖153人。
自去年4月启动至11月25日初赛征文截止,本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共收到有效参赛稿90882份,较上届的8.3万余份增量近10%,再次刷新历史记录。9日下午,249位进入复赛的选手就已从天南海北赶到上海,参加限时3小时的复赛。选手可以在“当虚构比真实更真实”“到达火星的时间”这两个充满奇思妙想的题目中任选其一作答。叶辛、马原、叶兆言、陈村、金宇澄、毕飞宇、陈丹燕、张悦然、周嘉宁等作家,乔以钢、吴俊、王家新、朱国华、宋亚云、郜元宝、张新颖、徐煜等学者、专家和部分高校中文专业负责人组成了阵容强大的评委团,仔细阅读和评定了选手们的文章,并选出获奖作品。
对于成长在应试教育环境中的“80后”“90后”来说,“新概念作文大赛”是个很难绕过的词汇,它代表着一种不一样的可能:灵动、自由,母语不再约束在非对即错的框架内,只要有足够的能力驾驭语言和想象力,那么“新概念”就是最适合你肆意发挥的平台,而大赛的获奖者,除了当时在升学上获取了格外优势以外,似乎离“作家”的头衔也仅有咫尺之遥。20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不仅让“青春文学”一词从此铭刻在人们心里,更跨越了时间维度,为中国的文学持续输送着新鲜血液,培养了包括张悦然、周嘉宁、七堇年、夏茗悠、蔡骏、张怡微等一大批青年作家。
颁奖大会现场
“新概念至今20年,如果当初来参赛的选手20岁,现在则已经40岁了,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时间跨度。”《萌芽》杂志社长孙甘露感慨道。而如今,他眼里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已经成为推广阅读,普及文学,培育文学人口的重要阵地:“(新概念作文大赛)拓宽了‘青春文学’的边界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让青年写作不仅仅局限于年轻人的写作或是简单的作文写作,而承载了一种文化意义,能够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化并看到这些年轻人反过来给社会带来的触动。”
颁奖大会现场
20年前新概念作文大赛设立之初所秉持的理念“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一直贯穿在新概念的整个赛制中,并随着岁月更迭不断更新、焕发着新的活力。在纸质媒体业态疲软的情况下,《萌芽》杂志在2016年全新改版、增页扩容,发行量逆流而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参赛人数也逐年递增。在《萌芽》与《联合文学》主办、于上海、台北轮流举行的“上海-台北两岸文学营”中,作家授课、改稿会等多种形式的写作探讨积极孵化着青年文学的创作。近年来,《萌芽》杂志社还在全国各地开展“文学讲座百校行”系列活动,以新概念作文大赛为话题开展讲座,并为心中埋藏着文学梦想的学子们零距离地解答文学写作中的种种问题。过去一年,活动在北京、厦门、晋江、成都、杭州、绍兴、青岛、武汉、西安及井冈山等各地的20多所高中学校留下足迹,也将新概念所倡导的“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写作理念播撒到年轻写作爱好者的心里。
不久前,沪上所举行的“新概念”ד北大培文杯”大赛优秀作品集发布会上,学者则更进一步提出,希望能在“新概念”为代表的作文赛事中看到更多新想法、新路径、新表达——
相关报道
呈现更多新想法、新路径、新表达
本报记者 傅小平
一般来说,青春文学指年轻人在青年时代写的文学。以这个标准,就像评论家张新颖在日前由上海市作协举办的“新概念”ד北大培文杯”大赛优秀作品集发布会上所说,“五四”那一代作家在刚起步时写的文学,也可以看成另一种意义上的“青春文学”。“那一代作家大部分从十七八岁就开始写作,鲁迅三十多岁开始,已经算是比较晚进入文坛的了。”
但实际的情况是,青春文学是近二十年才出现的概念,而《萌芽》杂志社从1998年举办“新概念作文大赛”迄今过去了二十年。时间上的契合或许可以说明青春文学并非自发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是期刊与传媒等催发和造就的流行趋势。另一方面,就像张新颖说的,同样是年轻人的写作,“五四”一代作家与当代年轻人,尤其是从各种作文大赛里走出来的年轻人的写作极为不同。“很显然,这两个时期年轻人的创作,其非常核心的东西或者说内驱力有着很大的差别。”
以他的理解,正因为有这样的差别,我们才有必要对青春文学给予特别的关注,究其因在于,一代代在不同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很可能在写作中带给我们想也想不到的东西,这样的东西自然在他们的写作里有所体现。“说得极端一点,现在评判文学的人,可能是不同于我们这一代的另外一种人类了,我们还没有准备好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他们。如果说要我们向他们学习,显得不够诚恳,但能从中看到新的,或是更高的东西,无疑是重要的。”
这样的新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新一代年轻人面对的文学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评论家罗岗表示,一方面我们会看到文学,特别是文学的刊物,包括纸质的文学读物在衰落。另一方面,从“新概念”“培文杯”作文大赛还能吸引到那么多人参与,并且产生一定的影响可以看出,文学的形式在当代发生了重要的转换,或者说文学正在扩散。“在文学的专业圈子里,我们依然能看到传统的因素和其他各种各样的影响,但我们不能不注意到文学其实已经扩散到包括游戏、影视等在内很多别的领域,新一代写手以及在各个领域里讲各种各样故事的人都用了很多文学性的手法,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对讲故事有着很大的需求。”
由此,罗岗一言以蔽之,在新一代写作者的眼里,写作的概念会大于文学的概念,故事的概念也会大于文学的概念。“以‘新概念’和‘培文杯’设置的门槛看,对文学性有着一定的要求,很多年轻人未必能进入到这个门槛里面,但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却可以吸引很多的人才。即使是从大赛里面走出来的年轻人,将来也不见得会在纯文学刊物上发表小说,或者成为通常意义上的作家,但他们可能会进入网络公司或游戏领域,他们会把文学渗透到编故事的过程中,从这个角度看,应该说这样的作文大赛与这个时代转换的脉络是相契合的。”
从某种意义上看,作文大赛、时代氛围与青春文学三者也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关系。罗岗表示,现在的年轻人不再按照以前文学的那套方式,他们可以创造出各种匪夷所思的写作方式。
无论是做出何种改变,“新概念”等作文大赛的初衷,都是如《萌芽》杂志社社长孙甘露所说,让年轻人呈现不同于传统写作的新想法、新路径、新表达,让他们更自由、更张扬,并且通过更具个性化的表达汇聚到文学阅读和写作中来。
正是基于“新概念”的成功经验,根据网络和新媒体环境的特点,并依靠北京大学丰厚的文学资源和专家优势,“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于2014年创办。与“新概念”依托杂志不同,“培文杯”则依托网络。北大培文总裁高秀芹表示,该大赛所有的投稿都是在网上进行的,主办方通过这样一个大赛和这一代年轻人相遇。
为此,孙甘露、高秀芹在会上代表双方组委会共同宣读了《联合倡议书》。《联合倡议书》强调,双方将共同承诺营造积极向上的竞赛氛围,共同倡导创意的思维和创新的表达,共同助力青春文学的写作,共同关注青年作者的未来发展。会上同时发布了“ONE·一个杯”第19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萌19》和第四届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优秀作品集《倾听未来的声音(第四季)》。两本作品集分别收入获奖作品60余篇和80余篇,入选作品题材丰富,想象奇崛,叙述流畅,生动有趣,可以说正是中国当代文学新生力量的优秀代表。
无疑,这样的大赛以及这样一种呈现方式,就像作家陈村所说,是对年轻人的激励和赞扬,年轻人的写作得以被看见、被关注,大赛对指正年轻人的文学趣味也会有所促进。但问题的另一面在于,青春文学正如《萌芽》杂志副主编胡玮莳指出,越来越成了专属一个特定年龄段的写作。她吁请“新概念”和“北大培文杯”能重新赋予青春文学更多正面积极的意义。这也恰恰呼应了作家毛尖的诉求,在她看来,现在很多作品都缺少青春性,做得最好或最有青春性的题材只有科幻,年轻人也在这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热情,但仅仅是这一块,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我们有必要呼唤青春文学的可能性,也期待作文比赛能为青春文学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2018文学周历已在我们微店中上架,
订阅2018《文学报》还有周边赠送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