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需要独处?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3)
后来我才知道:
人们常常误解了“独处”与“孤独”的界限,因此将独处与孤立无援、寂寞无助的状态混为一谈。
与自己相处是一种能力,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认为:拥有独处的能力,是一个人情感成熟的最重要标志之一。
一个人想要找到好的生活状态,并不依赖于他人的成全。
安顿好自己是一种能力,可以让我们找回内在的力量,全新拥抱生活。
一个人时,反而能安静而丰盛。
独处,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
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很喜欢独处。
他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跟谁都不交谈,独自跑步也好,写文章也罢,都不感到无聊。
和与人一起做事相比,他更喜欢一个人默不作声地读书或全神贯注地听音乐。
只需一个人做的事情,他可以想出许多来。
他每天清晨五点起床、晚上十点之前就寝,过着简素又规律的生活。
一天之中,清晨的几个小时是他身体机能最为活跃的时间,因此,他会在这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的工作。
随后的时间,或是用于运动,或是处理杂物,打理那些不需要高度集中的工作。
日暮时分便优哉游哉,或是读书,或是听音乐,放松精神,尽量早点睡觉。
这种生活看似孤独,他却乐在其中,并高效率地写完了无数名作。
《安顿一个人的时光》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生活,可以是平淡、乏味、停滞不前,也可以是一场充实、美妙、精彩纷呈的冒险。
有时候,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作家李尚龙说过:
寂寞是最好的增值期,不幸的是,那些独处的时间,终究会随着我们年龄增长而减少。你开始高朋满座,你开始酒局不断,你开始老婆孩子热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