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返乡离乡,都是一部成长之书 | 书单·福利
春节假期结束,无数人离开家乡前往工作城市。每年的返乡离乡都让“乡愁”这个词变得真实而具穿透力。这些年无数记录者、观察者的加入也让大众得以更清晰地看到我们的乡村生态有了哪些变化。
今天小编筛选了近段时间我们报纸上推荐的相关作品,作者自己或是职业写作者或是偶然写下这份一线观察,对象也覆盖了乡村建设到打工群体。
度过春节假期,再来阅读这些作品,或许会让我们从芸芸众生中思索自己、理解故乡情怀何以落地。
关键词:唤醒记忆
《我的浏阳兄弟》
索文/著
新星出版社2017年9月版
这里有铺着青石板的小巷,夏天会粘鞋子的柏油马路,国营小吃店,卖糖水、酸枣、甜酒、辣萝卜的小贩;在这位湖南作家的笔下,红酒杯里盛着故事,日常的吃食里拌着故事,就连坐个车,也能打到几个故事……这些故事关于城市、记忆、兄弟,平淡的叙事背后,暗藏着生活的本真。
关键词:故乡少年
《在孟溪那边》
胡桑/著
东方出版社2017年10月版
这是年轻诗人、学者胡桑的首部个人自传性散文集。他用一种绵密、紧凑又纵横交错的行文方式,描摹、追忆、还原甚至重构了一个故乡,一个位于江南腹地的村庄,一个正在消逝的村庄。胡桑以对事物的极度熟悉以及近乎宇宙论的雄心提供了一部关于八十年代江南乡村的全景图,但是,他对内心的迷恋、对幻觉的执着,又展现出一幅通常意义上的乡村并不具备的心灵图景,以诗人的笔触在时间的进程中凝视这个村庄,开掘出一个内心深处的原初故乡。
《泥与焰:南方笔记》
黑陶/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11月版
《泥与焰:南方笔记》是由99篇文章构成的一部关于故乡江南的散文集。在书中,镇江、湖州、渎边公路、气息的后宅、古龙窑、农宅形式、蠡河、山中一夜、九月之书、一个人的一瞬、少年的寂静行走、底层亲人的清贫生活……汇集成一个个密集的词汇,犹如泉源一般喷涌而出,形成本书全部的篇章。在这些篇章里,作者黑陶所有的故乡记忆、少年记忆,以及那些成长中曾经遭逢过的逼真、复杂气息,全部珍贵地涵藏于中。
书中所记,无论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许多已经彻底改变或丧失,无从再觅。由是,黑陶目睹并亲历了一场故乡沧桑。此书,便也成为这种沧桑的一份见证。
关键词:打工群体
《中国新工人:女工传记》
吕途/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11月版
通过深入访谈,作品记录了34位普通人的所思所想、生命故事。她们是中国女工,从“50后”到“90后”。这些故事延伸出了两个历史:一个是时代变迁的历史,一个是个人的生命历程。当代中国的巨变深刻地塑造着每一个人,而不同年龄段女工的成长经历、谋生历程,也从不为人知的角落见证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女工个体的生命经验固然会显得单薄甚至无助,而当每一位劳动者的经历汇集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女工群体坚韧的精神面貌。
关键词:乡村脱贫
《乡村国是》
纪红建/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9月版
作者走访了202个村庄,用手中的笔记录了六盘山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罗霄山区、闽东山区以及西藏山南、新疆喀什等精准扶贫重点地区贫困乡村脱贫攻坚的现实场景。书中用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展现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呈现扶贫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一个都不能掉队——云南脱贫攻坚之路》
叶多多/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版
作为一名生于云南,长于云南的作家,这片土地的力量、疼痛、期盼一直伴随着叶多多。云南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她既是记录者,也是亲历者。行程两万多公里,采访了100多个自然村的300多个典型人物后,她以这部纪实文学作品刻写云南贫困地区人民走向幸福的起点和标志。
关键词:扎根一线
《那些年,在西藏看“风花雪月”:一名气象员眼中的藏地奇观》
王元红/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年10月版
在游客眼中,西藏是可以暂时忘却凡尘的圣地;在摄影家眼中,西藏是适合放在胶卷里的绝美之境;在气象工作者眼中,西藏则展现出另一种风味,天空中不同种类的云、珠峰依气候而变的风景、某些极端天气下的藏地奇观,以及穿插在工作过程中的美妙人事,都动人心魄。王元红是一名气象员,在西藏拥有二十余年的工作经验。他从自身的职业视角出发,以散文化、故事化的优美笔法铺陈自己丰富多彩的藏地生活,描述风情独特的西藏气象风光和人文地理。
新年福利时间
春节期间,你有什么阅读想分享给大家?
或是对故乡有什么见闻发现值得记录?
请直接在本文末留言,我们将选择8位读者赠送2018文学周历一本。
2018文学周历已在我们微店中上架,
订阅2018《文学报》还有周边赠送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