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上班的时候,你就想想这5个字(3)
然而,平庸和杰出之所以泾渭分明,那是因为,平庸者的努力是碎片化的、不成系统的,走走停停,断断续续。
我们有时候会想,“我都努力过了,为什么还是没得到好运气”。实际上,努力不是重点,常态化才是关键。
昙花一现的努力,都是伪努力。
努力常态化的人最可怕:对这些人来说,努力不是一项需要分配的工作,而是自然发生的事情。
不管喜恶高低、状态好坏,他们能随时进入角色,在过程中找到感觉和快乐。
普通人最大的问题是:干活看心情。
状态不好,身体微恙,就不干活了?不存在的。这么娇贵,哪里是成事的样子。你玩王者荣耀,刷微信淘宝,需要心理建设么,需要状态好么?
当年彭德怀在左权县召集干部会议,与会者饿得连坐都不稳,彭将军只好请大家躺在炕上开会——画面虽然醉人,但这才是成事的状态啊。你当兵打仗,事情来了,你说我今天心情不好。那你不做炮灰谁做炮灰啊。
圈里有句黑话:小姐不能有了性欲才接客;作者不能有了灵感才写字。
话糙了点,但是这个理。
朋友在广州面试了几家游戏公司,都是要求一周上六天班,每天朝九晚九,而且这是广州行业常态。
你以为你很努力了,可在别人眼中只是基本工作要求而已。
广东的游戏做得那么好,奖金发那么多,有它的基础逻辑。都说勤能补拙,更何况人家"拙"么?
大学同学就职于经纬中国。 他有绚丽的履历和出众的能力,情智双高,犀利通透。安逸不在他的字典里:“除了吃喝拉撒,经纬是我生活的全部……”看了他的状态,多少能理解经纬的牛逼了。
我不是“工作玩命”的拥趸,我厌恶“要成功,先发疯”之类的毒鸡汤。我认为,任何透支身体去工作的行为都是不明智、不值得的……
但实际情况是,对于多数创业者来说,不经历5至8年、每周7×12小时的创业奋斗很难有大成;一个草根,想在北京有所成就,每周60个小时的工作量是标准配置。
5×8小时的时间表,远远不足以支撑你出人头地的。你家境平平、智商普通,你只是玩玩打打、优哉游哉地做一做,就想成功,凭什么?
我不认为那个运气万里挑一的人是你。刚加了两次班,就觉好感爆棚、天下在手,这样的人注定没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