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婚礼强吻儿媳:对不起,传统习俗不背这个锅!(2)
这部电影叫《沙漠之花》,是根据索马里黑人模特华莉丝·迪里的真实故事改编的。
所以,说什么习俗,不过是为了更方便地给周围的人洗脑,以达到自己的一些不合理的目的。
你可能想象不到现在还有一些地方不允许女人上桌吃饭,仍然把生女儿当做赔钱的买卖,恨不得一出生就给她找个好人家卖个好价钱。
我一个高中同学给我讲过她大学室友的故事,姑且称她为S吧。
S来自于一个很偏远的山村,尽管她读的是个二本都要排末流的学校,但她仍然非常感恩。
毕竟对她来说,能走出来接触这个缤纷的世界,而不是早早嫁人,在村里继续养儿育女,这已经是再幸运不过的事情了。
她大学里读书极其用功,当然打工也很卖力,因为家里已经明确表示不给她出学费了,连她的高中几乎都是在各种波折中才读完的。
她还有一个姐姐,初中没读就早早外出打工,按理说也是受害者,但她却常常埋怨S,说女孩子读什么书,不如早点挣钱贴补家里,将来弟弟上学结婚都需要钱的。
每年过年,她回到家,爸妈就数落她非要走那么远,来回路费都更贵一些。姐姐也会在一旁帮腔,说什么家里这么困难,毕业工作了,可得多多挣钱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这些话反反复复从小灌输在S脑子里,哪怕凭借着仅存的不甘心考上大学,S曾经也一度以为真的是自己太不孝,太自我。
牢笼本身的存在并不是最可怕的,至少我们可以前赴后继地反抗。真正可怕的是没有人去质疑过它,还把它当做习以为常的存在。
如果身在其中的人不跳出自己所处的世界,最大的可能就是默默接受这一切不公与屈辱。
甚至,他们还会继续告诉别人,这都是正常的,大家都是这样生活的,不要反抗。
比如婚姻不幸的人,会告诉你,哪家的男人没有坏脾气啊,打两下就打两下吧。
再比如开头那个闹新娘的新闻,当事人可能会说,我们这儿都是这样的,图个乐呵,没什么恶意。
可惜,这已经不是一个由你们一个小圈子说了算的世界了。
陋习就是陋习,迟早会在越来越多的曝光中死掉。
而更多的时候,把一切都归结给传统习俗,不过是为自己的欲望施加的保护色。
所以我经常劝别人说,一定要不断跳出自己的小圈子,尽可能地多去看看不同的人生和世界。因为,只有当你知道了生活的多种可能性,才能不轻易被一些可怕的规矩束缚住。
还有就是一定要抓住一切让自己变强大的机会,就像S那样,知道自己在家里不受重视,所以努力争取外出读书的机会。
前段时间看《神秘巨星》这部印度电影,好多人说妈妈最后的态度转变有些突兀,前脚还在教育自己的女儿不要做梦,乖乖接受嫁人的安排,后脚就在机场和家暴自己的丈夫彻底决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