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走红背后,我们为何对职业女性缺乏想象力?| 文化观察
近期,一部名为《迷雾》(《Misty》)的韩剧正风靡社交网络。《迷雾》是一部都市职场剧,它讲述的是电视台晚间9点新闻女主播高惠兰惊涛骇浪的职场生涯,她如何突破职场中所遭遇的重重困境,走出重重“迷雾”,最终打开了自己的职场世界。在这部电视剧身上,我们不妨思考,以往对职业女性是否缺乏了想象力?拯救职业女性的并非只有爱情这唯一出路,现代女性的独立、勇气以及职业信念理应在我们的电视剧中有更好的呈现。
《迷雾》
打开了职业女性的星辰大海
人到中年,女主播高惠兰面临着来自家庭、职场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腹背受敌,进退维谷。
家庭生活中,为了追求自己的事业她放弃了小孩,夫妻因此陷入冷战,形同陌路;婆家有显赫的声名,婆婆极为强势,高惠兰疲于应对。职场中,年轻女主播步步紧逼,后者为了上位不择手段,高惠兰不得不更加小心防备。更严重的是,高惠兰卷入了一起杀人案中,因在报道中得罪权力,她被警方视为强有力的嫌疑人,饱受舆论非议……
《迷雾》为高惠兰设置了如此多的困境,但不是像国内的“大女主戏”那般,方便各路男主角来拯救。电视剧想突显的,是困境中高惠兰的自由选择。这些困境,都是她的职业带来的,只要她愿意放弃和妥协,这些困境都将不复存在。但高惠兰不愿意,因为她有自己的职业追求和“星辰大海”——她想不断往上爬,成为青瓦台新闻发言人,实现自己“正义社会”的理想。她要更大的舞台,更大的作为。
不同于我们以前在电视剧看过的职业女性,她是女强人,但她不是“白莲花”般纯洁善良,她是复杂的。为了职业,她可以在母亲即将离世时,选择不去医院,而是跑去采访;为了职业,她结婚时看中的是丈夫显赫的背景;为了职业,她懂得充分利用别人的软肋,在关键时候致命一击……无论观众是否同意高惠兰的某些做法,但的确会被高惠兰的独立、自信、坚韧、清醒、内心强大等品质所深深折服,她身上的职业精神(比如对新闻伦理的始终恪守),让我们看到了职业女性强大而不平凡的魅力。
《迷雾》毫不避讳职业女性的欲望、追求和野心,同时深刻指出,职业女性在家庭、社会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重重困境,很大程度是男权社会的偏见造成的。高惠兰为什么要如此拼,甚至有些冷漠和不近人情?她曾对电视台“局长”说,前辈们担任九点新闻主播后一两年就升职到“局长”了,但她已经是第七年了,职位依然是“部长”,为什么?因为她是女人。一个女人想要在职业上有更大的追求,必须比其他男性付出更多,牺牲更多,她如何不全力以赴、来势汹汹?
《迷雾》的走红是情理之中的,对职业女性的真实刻画,对她们困境的如实展示,不仅是让职业女性也包括其他职场中人心有戚戚。但它的走红,也折射了我们同类型影视剧的一些问题,虽然每年都有不少打着“都市职场”口号的电视剧面世,却鲜有刻画成功的都市职业女性形象,我们对她们的想象是匮乏的。
国产剧
应如何面对职业女性的价值观
国产剧在职业女性形象的塑造上,一直是一个软肋。最突出的一点是,职业女性“不幸福”,她们无法在职业上获得认同,婚姻和家庭才是她们最终想要的“归宿”。
因此,未婚的愁嫁,好像无论她们在职业上多么成功,都不是真正的成功,她总需要一个爱她的男人。比如前两年出现了不少“大龄未婚女青年”题材的电影,像《剩者为王》《杜拉拉追婚记》,女主人公都是女强人、公司高管、长得漂亮,但她们却有一个共同点:恨嫁。因为还没嫁出去,就愁眉苦脸、抑郁寡欢、心灵受创、与父母关系不和谐。在热门剧《我的前半生》中,唐晶事业有成、独立干练、生活精彩,可她一定就是过不了贺涵这一关,她总要因为一个男人而不幸福并且与自己最亲密的女性朋友闹掰……
因此,影视中这些职业女性大部分时间并不是在忙工作,戏剧冲突总是出现在家里、卧室和饭桌上,职场剧的外壳下依旧是家庭剧和情感剧的套路,编剧仍旧突然出的是职业女性作为妻子、母亲的角色。
就在《迷雾》走红之际,一部名为《淑女的品格》的电视剧火了。该剧由“中生代”女演员陈数、袁泉、俞飞鸿、曾黎共同出演,故事的设定是四位“不婚主义”的职业女性(她们的职业分别是教师、医生、设计师、总裁)在都市生活中的潇洒人生。微博上该话题阅读量已经超过1亿次,讨论超过了12万次。
可事实上,《淑女的品格》是一部网民“虚拟”出来的电视剧,它的主演、故事梗概乃至传播的海报、预告片,全部是由网民自制的。恰恰是这样一部“虚拟”的电视剧,却获得了如此多的关注和共鸣,因为它终于让女性不必面对剧本设计出来的职业、婚姻和家庭这三者的激烈矛盾,而仅仅专注于她们的职业追求和自主选择。
为何我们的编剧总是缺乏对女性另外一种生活的想象力?
这显然不仅仅是编剧的能力问题,它或许还得归咎于对女性的刻板想象,依旧以传统时代“女主内”的价值观要求每一个女性。然而20世纪以来,我们的文化变革其实在一直致力于改写“女主内”的格局,女性也可以在社会生活中创造价值逐渐成为主流社会观念。据统计,2016年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超过63%,位居全球女性工作率世界第一名。
职业女性已经是女性的主流身份了,但国产职场剧中对职业女性的刻画,强调的却是这样的价值规训:职业女性在职场上不应该太“强势”,争强好胜的事留给男性就好;工作的同时要兼顾好婚姻和家庭,“主外”也别忘了“主内”。
对女性的无限要求背后是一个结构性的难题,中国人民大学女性研究者宋少鹏教授指出,
“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个人(往往是男人)在公共领域中的职业表现,需要私人领域中亲情的无偿支持。比如,性别化的分工(妻子承担的照料劳动和情感劳动)。......家庭仍是一种便宜地处理再生产职责的制度安排,女性的付出“在‘爱’与‘私人’的名义下无酬化。”
正是这一逻辑的作用下,我们影视剧中的职业女性不能单身,更不能像高惠兰那样有职业追求,甚至不惜放弃爱情、婚姻和家庭,如此才能维护家庭的价值,并创造出最大的“效益”。
《迷雾》和《淑女的品格》的走红,反映的是观众对这一逻辑的不满。我们需要这样正常化的职场剧,也需要打破传统想象背后的结构性难题。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的发展,都不能以压抑女性为代价,“而是,我们在思考社会基本制度安排时,必须带入性别平等的视角,充分考虑再生产职责的社会性特征”。
2018文学周历已在我们微店中上架,
订阅2018《文学报》还有周边赠送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