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诚而不失优雅地对别人说“不”(2)
3
这是一种我们习惯的“拒绝”方式。我们不直接说“不”,而是说,我太忙,安排了别的事,不方便。
识趣的人,当然听得出这些话的弦外之音。但遇到那些锲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人,就有了穷追猛打的突破口。
也不能怪他们不识趣,因为“我太忙”的意思本来就是,“我很愿意答应,只是客观条件不允许,所以……”
这是在变相邀请别人帮我解决问题:我都说了是客观条件不允许,如果能换一个时间,换一个条件,我就答应。
我教学生做心理咨询,跟他们讨论如何回应来访者对咨询师的移情,他们都觉得对方表达爱慕的时候,最难处理。于是,我决定让他们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做练习。
一个参加练习的学生涨红了脸,对着一个向他示爱的“来访者”说:“对不起,心理咨询的职业伦理规定,咨询师是不能跟来访者谈恋爱的。”
大家哄堂大笑。
他一琢磨也觉得不对劲,这句话的言下之意,就好像是说:要不是有这层伦理,我就……
我问:“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他面红耳赤:“我没有想法。”
大家又是一阵起哄。
我说:“你能把心里想的话说出来吗?”
他期期艾艾了一阵,一开口又是:“作为你的咨询师,我……”
他没有办法直接说自己的想法,必须要借助一个外在的什么东西。
跟我一起做练习的主任,他想说的不是“我这几天时间不方便,只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才不去”,他真正的想法是:“我不去。就算换一个别的时间,我还是不去。”但这句话他说不出口,如果真的说出来,他会觉得是自己不好。
“这样很伤人的呀。”他说。
4
有些时候,我们把对方当成借口,好像是为了顾及对方的感受,才不能有话直说。拒绝别人的时候,我们也要刻意强调“这样对你好”,常见句式是这样的——
“这事我不做,但是……”我希望你意识到,虽然我拒绝了你,但你会有办法,甚至,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件好事。
“我不去。”拒绝了吃饭的邀请之后,再补上一句,“你们可以玩得更开心。”
“你值得更好的人。”女生拒绝求爱的男生。
拒绝一个求职的人:“你会找到更适合你的工作,加油!”
我从前也有这种习惯,拒绝别人做咨询的要求或者讲课的邀请,总会抛给他们一个虚幻的希望:“我做不了,你再去问一问有没有更合适的人吧?”
如果他们告诉我,“问过了,李老师,没有其他人了,只有您可以帮忙”,我就很被动,仿佛这个义务不知不觉又塞回到我手里。
有一年,我在大学开的一门课有期末考试,一个错过考试时间的学生找我哭诉,说如果没有成绩,会影响他毕业,问我有没有办法给他及格?——当然没办法。
他就哭了:“那我没法毕业了。”
我叹口气:“你去找教务老师,想想办法?”
他哭得更厉害:“教务老师说她也没办法!”
我内心感到一阵为难……
这件事分明不由我掌控,他的困境也不是我造成的,但为什么我会有一种歉疚感,而且感到一种想要为他做点什么(包括打破明明不可能打破的规则)的冲动?
我发现,我太害怕别人不舒服了。别人不舒服,我们就觉得是自己的问题。
所以哪怕是合情合理的拒绝,我们在说完“不”之后,总忍不住补上一句:“但你一定可以有办法的。”
但仔细想想,这句话很不诚实,不是吗?因为你并不知道对方是不是真的有办法。
事实上这样更容易惹恼对方,因为你在用一种隔岸观火的方式,淡化他的麻烦。你那么说并不是出于关心,只是想让自己好受一点。
5
我常常看到,有的父母教育小朋友:“你不可以说不。”——为什么不可以?
“因为说那种话的人不好。”
当然了,有时候“那样不好”的意思会用别的方式表达——
因为你太任性了;
因为你给我添了麻烦;
因为你会冒犯别人;
因为别人不爽了会报复你;
因为小朋友就是应该接受,你看别的小朋友都接受;
因为你会让爸爸妈妈伤心……
总而言之,说“不”的人,是不好的。
你要做一个好人,就不要说“不”。
并不是每个父母都可以先接受了“你可以说不”,再跟孩子平等地讨价还价:“你可以说不,我理解,虽然我们也不一定要听你的。”
因为那意味着一种很麻烦的关系:你有自己的需求,我还要跟你商量,不是没事找事吗?从源头上堵住你的这些需求,要简单得多。
于是一代一代的父母,我们都说:“你不可以说‘不’……”以至于长大之后,我们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确认,我有自己的需求,但这并不是错啊。
6
看到了这一点,你就能够知道怎样更直接地拒绝别人了。
在那次培训中,那位当主任的朋友,就在这一点上反反复复地被考验。
“抱歉,这次还是……哎呀,算了吧。”
老师打断他,这次,请你直接说“我不去”。
“好,哈哈。哎呀,这次我就……就不去了。”
“给点面子啊,领导!”我挑战他,他挪开眼睛。
“再坚定一点!”老师说。
他开始搓手:“哈哈,我不去,真的不去了。”
“就是吃个便饭,又不是什么大事,领导不要扫兴嘛。”我豁出去了。
“再坚定一点!”老师说。
他愁眉苦脸:“还要怎么坚定啊?再坚定就得罪人了!”
“你拒绝的原因是什么?”老师问。
“没什么原因,”他嗫嚅着,“就是应酬起来很烦啊……不想去啊。”
“你不去的话,会做什么?”老师问。
主任搔着头发:“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事,啊,就是回家吃饭。”
“所以你想回家?”老师说。
“啊……对,没有应酬我就回家了。”
“你看起来就像做错了什么的样子,”老师问,“你觉得想回家吃饭有错吗?”
主任还是搔着头发,赔着笑,渐渐停下来,笑容挂在了脸上。我猜他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
他一直都在想:“我怎么拒绝对方,才能把事情处理得巧妙、圆滑、没毛病?”但他并不曾确认:“我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是啊,他没有伤人,也不是在做亏心事,他想要的只是回家吃饭而已。他问老师,我再试一次,可以吗?
他深吸了一口气。我说:“王主任,今晚有空吗?吃个饭啊。”他冲我笑笑:“不了,我回家吃,谢谢。”
我还想再纠缠上几句,但是撞上他平静的眼神,顿觉无从发力。我便很自然地顺着他点点头:“那好吧。”
我知道,这一次,他的拒绝成功了。
摘自微信公众号“Momself”
ID:momself
转载请联系原公号授权
《青年文摘·快点》是青年文摘杂志社推出的数字刊物,独立内容策划,带你看世界、读生活。本期于3月15日在掌阅APP上线,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