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考745分清华学霸,给中国家长的10大忠告,孩子越早知道越好(2)
拖延
成绩差的孩子,99%都是拖延症!能拖到明天做的事,绝对不会今天做;假期里能先玩的,绝对不会先写作业。
拖延症的坏处在于,一旦养成了这种习惯,不但学习上拖拖拉拉,生活上也会变得磨磨蹭蹭。
那么,孩子的拖延症一般都是怎么染上的呢?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儿童人格教育》书中的一句话:
“一个有拖延习惯的儿童背后,总有一个事无巨细为其整理收拾的妈妈”。
其实,有很多小事都是孩子的本分,完全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比如吃饭、穿衣、擦屁股。当家长过度代劳的时候,孩子做事就没那么积极了。
所以说,改变孩子拖延毛病的第一步,就是适当对孩子“狠”一点,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时间
在学习上花的时间越多,成绩就越好吗?
这可不一定!
有些孩子虽然看起来很努力,课间不出去玩,周末也窝在家里写作业,但他大部分时间并没有集中精力,只是在漫无目的、心浮气躁地“磨洋工”。一个班里30%~40%左右的中等生,基本都是这个状态。
有些孩子从来不熬夜,该玩的时间也在疯玩,但他们在学习的时候,能提前做个计划,知道总共有哪些任务,安排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一个班里10%左右的尖子生,都是这个状态。
所以,决定成绩的并不是孩子在学习上花了多长时间,而是这些时间是否“有效”,是否都能集中注意力。
英语和语文
英语和语文是非常相似的两个学科,有心的孩子都能发现,做语文中的“文言文”和英语中的“阅读理解”都是同一种感觉:都需要查生词,都需要分析语法,都需要判断句式……
对于这种语言类的学科,最笨却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声朗读!
因为课文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语境,能帮助你很快地记住生词。
另外,当你对课文熟读成诵之后,一些基本的句式就印在脑子里了,下次做类似的题时,光靠感觉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