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小看那些又忙又美的女人
◆◆◆
“我觉得自己好像不会再爱上别人了,已经丧失了心动的能力。”
闺蜜苹果坐在我对面,托着腮,恹恹地说,一只手拿着吸管把一杯星冰乐搅得“狂风大作”。
这不知道是我们第几次谈论“爱情”这个话题了。
对30岁左右还未结婚的女人来说,人生只有两大重点——事业和爱情。
事业上,闺蜜苹果这几年发展势头一直不错,在公司升为中层,虽然面临着后起之秀的威胁和一些具体的业务问题,但靠着勤奋和努力,基本能应付过来,除了忙碌没太多可抱怨的。
而谈到爱情,她一下子就灰心丧气起来。自从两年前被分手之后,苹果似乎患上了“爱无能”,面对喜欢的人,也不再想主动投入,总是说工作太忙,不想常常见面约会。
可是,这真的是正确的吗?我们是不是借着忙碌的理由,掩盖了我们害怕受伤害,因此害怕投入的真相?
朋友中,大彭对待爱情的态度我一直很欣赏。
她是那种典型的在爱情中活得很热烈的人,每一段爱情都全情投入,不会因过去的伤害而封锁自己的心,在每一段爱情里都能有收获。
如果对一个人有好感,大彭从不藏着掖着,她会表达对对方的欣赏,想要了解对方的爱好、心情,经常花心思给对方惊喜。
结果就是,几乎每谈一次恋爱,大彭都能学到一种新技能,打开一个新世界。
她的前男友是一位程序员,做事很有条理和规划,尤其擅长时间管理,在一起之后大彭懒散的毛病也得到了改善,思考问题也变得理性了许多;还有一个前任是学中文的,为了和男朋友有话聊,看遍了他推荐的很多书和纪录片,在恋爱那段时间知识储备量疯狂上升......
大彭曾经说过一段话,让我感受颇深:
亲密关系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两个原本陌生、毫无关系的人,敞开心扉,愿意让对方进入自己的世界,也愿意走进对方的世界,这才是爱情的本意所在。
不止爱情,工作上时常陷入迷茫,似乎也是这个时代的通病。
昨天接到一个学妹的电话,就聊起了她的职业选择。她毕业已有一年,换了两份工作,此时又想辞职,她一方面担心频繁辞职影响别人对她的观感,一方面又觉得现在这份工作实在不是她喜欢的。
她问我,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才是正确的。
其实在工作了10年左右的我看来,一个人在20出头的时候,未来的可能很多,没有确定自己喜欢做什么也是很正常的。
在25岁之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尽量多去尝试,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都可以去试试,这样你才会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真的热爱什么,才能认清自己的方向,少一些迷茫和犹疑。
还是朋友大彭的故事,在毕业之后的两年里,大彭就像候鸟一样,几乎隔个一年就要换一份工作,她先后尝试了许多职业。
从跟着一个视频团队走南闯北做摄影助理,到杂志社上班做文字编辑,从书店店员到花店的花艺师,到酿酒师......而这每一份工作都是曾经在大学的她所向往的。
有人说她没有定性,在一个领域深耕细作,才更容易取得成就。
而我却羡慕她实现了我的每个梦想,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对梦想和未来没有留下遗憾。
至于定性,那是在看清了自己心里的方向之后,顺气自然、不费力气的选择。
经历了多种职业之后,大彭发现自己最爱的是影视行业,从初级编剧做起,开始慢慢地参与这个行业的内容创造,因为热爱,她做得坚定,从没有说想要再换个行业,因为没有遗憾,她对别的工作没有那些虚妄的猜想。
她整个人呈现出来的状态——丰富、有趣而坚定,让人欣赏。
西方许多国家有gap year 的传统。一个人在大学毕业之后,不会立即参加工作,而是会先游荡一番,他们独自一人背包环球旅行,或者去别的国家的打工旅行,全情投入生活和社会,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从校园到社会的这个关键环节里,许多人迷茫,不知如何选择。
广泛尝试、全情投入,去了解世界,也了解自己。这样你将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也会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并进而坚定地去选择自己的人生方向。
但就算是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生活中仍然会面临一些问题,比如过度忙碌,生活失控。
过去一段时间,我的生活就几乎“失控”,陷入了混乱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