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绵羊》:每个关心孩子教育的家长,都能从这本书中得到启发(3)
推荐这本书,多少有些尴尬。我们和作者共同面对了一个庞大的利益群体:名校毕业的“人生成功者”们和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加入这个群体的家长。
“成功者”们的生活大都过得比我们好,我们凭什么质疑他们的人生;
家长们费尽心力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能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我们却喋喋不休,指摘他们追逐的名校教育有问题,让他们情何以堪。
我们经常会面对这种尴尬。例如,我们提倡学龄前的孩子要尽量多玩,而不是急着参加各种培训班,这是反人性的,不利于孩子成长,但马上就有家长不同意。他们已经规划好了孩子的未来,通往精英阶层的路,精密、完美,经不起一丝一毫的干扰。这时候讲成长,就是一件不合时宜的事情,他们讲的是成功。
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家长群体,谈《优秀的绵羊》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这样的困惑,德雷谢维奇也有。他批评名校教育的功利化,但并不贬低名校的价值,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名校的渴望只可能越强。他所做的是反复强调,教育不应该完全被功利化的目标左右,功利化的程度越强,教育越需要解毒剂。
德雷谢维奇说的解毒剂,就是博雅教育。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我们的家庭教育,都应该在这本书中更多了解一些博雅教育的精神。博雅教育的根基是阅读和写作,核心是让一个人变成更好的人、更完善的人,而不是更有用的人。
德雷谢维奇从书中提炼出一条准则,一个人读大学最终学到的到底是什么,他的答案是:大学给学生最核心的能力应该是学会分析他人的观点,并阐述自己的观点。一个学生整个大学生涯,最终的目标就是这种能力。
德雷谢维奇几乎是一字一顿地强调:
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人的思辨能力,培养这种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自觉地爱上艺术,让他们愿意接受人文经典的教育,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他们的理想是什么。
我们能看到很多人,一边忍受体面、乏味的工作,一边有自己热爱的生活。当艺术、历史、哲学进入一个职场人的生活,人类的智慧和个人的经历融入工作中去,他才有可能不是一只凡事顺从的绵羊。
换句话说,你可以给孩子制定详细、完备的精英教育路线图,可以规定你的孩子未来应该成为什么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你能搞定你的孩子,这是你的自由。
但是,请一定在你的路线图里,加入养成孩子阅读习惯、训练孩子写作技能、让他们爱上艺术、爱上历史和哲学的项目。让他在严酷生存的训练中,慢慢发现自己可能喜欢的东西,哪怕只有一星半点的爱好,都可能成为救赎人生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