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能职业教育研究所:10分钟让你读懂职业院校教学诊改政策与措施
职业院校的“教学诊改”是当下的热门话题。依能职业教育研究所在分析了政策文件、学习诊改专家的培训内容并对一些试点学校做了调研后,发现大部分职业学校在对诊改工作的理解上存在很大差异,导致许多诊改工作的开展无从入手。我们希望能够用更加简单的方式,来梳理诊改的相关内容,帮助学校了解政策的核心内容,让学校对其所关心的问题诸如:为什么要诊改、诊改对学校有什么价值、诊改具体要做哪些工作等有更加清晰的了解。
一、职业院校建立质量保证制度体系的背景
自教育部2015年6月发布《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2016年4月颁布《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以来,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通过正式启动、试点探索、培训推动,正逐步从点到面、从上到下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并全面推进到十三五规划中。工作开展几年来,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相继出台文件强调“诊改”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诊改”一词也迅速聚集了诸多学者和院校的关注、实践和讨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应崧在《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诊改文件解读(中职)》中指出,改革是时代需要,改革已势在必行,改革刻不容缓!副主任委员周俊教授在《问题为引、质量为本、持续改进、自主发展中职诊改方案解读》中指出,教学诊改,是点面互动的质量提升。
因此,从国家政策、专家解读中,我们看到,近几年,社会、行业、企业、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大部分职业教育的质量与上述要求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过去几年党和政府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重视和投入的力度日渐加大;现在由国家重视、高层推动,转变到向学校重视、学校内生发展转变;而内生发展要求学校必须要提升其内部管理水平,保障教育教学质量。这些构成了职业院校需要建立质量保证制度体系的现实基础。
二、学校质量保证体系的“两链”、“双引擎”、“一平台”
职业院校的教学诊改工作强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为宗旨,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诊改”的本质是职业院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把现代科学管理、质量管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结合职业院校的具体业务来提出的一套方法体系和基本要求。因此,依能职业教育研究所认为,“诊改”是职业院校管理领域的ISO9000。
根据教育部教职成司颁布[2016]37号文件,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中的“二、目标与任务”,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主要完成三大项工作任务:一是要构建诊改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二是要搭建学校运营数据管理系统,三是要建立学校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而三项任务最终的工作落脚点,就是要打造学校质量保证体系的“两链”、“双引擎”与“一平台”。
1.“两链”打造,构建目标管理体系
打造“两链”,杨应崧教授认为就是要打造目标管理体系。他提出的“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指明目标体系就是实现过程的方法,也是PDCA循环在职业教育质量管理中的提升和具体运用。“8字螺旋”起点是两链:目标链、标准链,从起点开始,由静态和动态两个螺旋叠加而成。所谓静螺旋指的是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目标→标准→计划→组织→实施→诊断→激励→学习→创新→改进。
目标就是学校的十三五目标以及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层面规划的专项目标,这些目标往往要规划到年份,有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基于目标,应有相应的标准。打造好两链并形成具体的计划,这就是目标管理的目标制定阶段,也是PDCA的P计划阶段;而组织、实施是目标执行阶段,也是PDCA的D执行阶段;经过一段周期,需对目标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诊断,这也是PDCA的C阶段;最后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激励、学习,并找到改进、创新的措施。这也是PDCA的A阶段。自“目标”开始,在实施后诊断与改进,通过激励产生学习动力和创新活力,引发知识创新,形成比较全面和深刻的改进方案。
所谓动螺旋指的是在质量生成过程中,也就是“进行时”,根据实时监测到的数据,及时发出预警并即时跟进调控、改进的过程,进行时的改进一般不涉及目标、标准的调整,但可以对执行计划做调整。
两个螺旋相交于“计划—组织—实施”环节,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互联互动、缺一不可。此外,尽管两个螺旋都处于持续运动的状态,但相对而言,动螺旋的运转速度明显快于静螺旋,所以分别简称为“动螺旋”与“静螺旋”。
建立“8字螺旋”是诊改的基础,是体现现代质量观、培育核心竞争力、打造学习型组织、落实“三全育人”保证的需要。因此,学校要找准“8字螺旋”的主体,通过抓住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聚焦关键要素、明确诊断信息和营造动力机制,落实“螺旋”主体责任。
2.“双引擎”,优化和构建学校制度体系、文化体系
“双引擎”最终都要落脚到学校的制度体系建设、文化体系建设及实施。文化引擎是推进文化与信息技术融合,实现理念、载体的共享融通;机制引擎是建立常态化机制,实现长效化效果。具体如何做,依能职业教育研究所建议可基于“五纵五横”的思路来优化和构建学校制度体系。
着眼五横:结合五个层面的目标链、标准链,思考学校哪些制度需要优化、需要补充哪些制度,梳理出入表中的各个方面的制度,再进行制度优化实施。
关注五纵:制度中应考虑明确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领导机制、组织实施、配套资源及支持、监督检查机制。
3.“一平台”: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数据管理系统
数据管理系统是质量管理体系重要的支撑,也是三大任务之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其实质是推进学校管理更加规范化、精细化,因此需要信息化的支撑。围绕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层面,学校应根据现状,建立业务、管理、信息化办公等各个方面的整合集成的信息化平台,才能充分提高数据采集、加工、预警、挖掘、决策分析的效率。而针对整个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工作,学校的智慧校园平台还需建立一套质量管理系统,帮助学校进行制度体系设计、目标计划、执行、评价管理,同时与业务、管理、信息化办公系统深度融合,运用各种数据分析及预警与监控进行分析,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是一个持续、长期的工作,还应基于政府对诊改的工作要求,在数据采集、质量报告生成、复审等方面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加以支撑,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