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华巍同志在2018年高职高专院校校(院)长教学述职评议会上的讲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最基础的工作。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讲,教学工作更是办学的根本。我们开展高校校(院)长年度教学工作述职,就是要推动落实高校校(院)长亲自抓教学这一重要制度,不断夯实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本次高职高专院校校(院)长教学工作述职,是建立此项制度以来的第二次。刚才,听了10位校(院)长的会议述职,有共性,都有一些亮点和特色,很受启发。结合看了各校的书面述职报告,以及平时对高职高专院校的走访了解,总体上我有这样一些体会和感受。
一是校(院)长抓教学已成为一种制度。校(院)长们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亲自研究部署教学工作,经常深入课堂听课看课,优先配置教学资源,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深入企业了解需求,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营造了良好教学氛围。
二是课程育人持续提升。校(院)长们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十分关注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视思政理论课建设,重视“课程思政”工作。
三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推进。各学校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专业结构,创新合作机制,面向需求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全省高职高专院校横向技术服务到款总额达20751.22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1.07%。双师型专任教师比例达82.5%,比上年提高4.22个百分点。
四是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深化。47所高职高专院校建立了创业学院,各校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积极举办创意类、创业类、技能类等赛事和活动,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我省高职高专院校2016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5.78%,高出全国高职院校平均值1.88个百分点。
五是教学创新成效不断提高。许多学校小班化比例,选修课及分层分类教学课程比例,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等都有了明显提高。据统计,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小班化教学比例、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分层分类课程教学比例已分别达到49.6%、43.9%、40.1%。2016届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的满意度为81.89%,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为88.72%,专业相关度为61.08%,平均起薪水平为4019元(全国高职平均起薪水平为3773元)。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和分析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通过近年来的高校教学巡回诊断检查和对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可以看出我省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各院校校(院)长抓教学工作不平衡,有的精力投入还不足,工作抓得不够紧、责任压得不够实;有些学校专业设置和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紧密,优势特色不明显;有些学校专任教师数量不足,教学名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有些学校实习实训教学薄弱,设施设备陈旧,学生顶岗实习专业针对性不强;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互联网+教学”还不普遍,课程思政建设推进力度还不大;教学型教师职称晋升的政策还不落地,教学激励的氛围还不浓厚;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还不多;学校教学实验和教务管理队伍成长空间受限;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服务地方的能力还有待提升,等等。“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我们每一位校(院)长都要站在“两个高水平”建设的高度,来看待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学校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向改革创新要活力,把抓好教学作为校(院)长的首要职责,放在心中、扛在肩上、抓在手里。借此机会,我再强调几点。
一是校(院)长亲自抓教学要更制度化。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与研究所、企业的根本区别在于教学功能。大学期间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也是我们的教学工作。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校(院)长更应该把教学工作扛在肩上,更应该走出办公室、走出会议室,多进教室、多进实训室;多走访师生,了解师生诉求,深入研究教学状况,统筹谋划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各项办学资源向教学集聚,夯实并不断推动教学工作上水平。要自觉把校(院)长亲自抓教学工作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并长期坚持。同时,要层层传导压力,建立和完善二级学院院长(系主任)教学述职制度、专业负责人专业建设述职制度和任课教师说课制度,压实每一个岗位的工作责任,严格述职要求,完善述职评价考核,真正使教学述职测评成为推动教学工作的重要抓手。
二是立德树人要更具体化。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立德树人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办学理念上,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关键是要落实在行动上。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时代性、实效性。要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视课堂教学育人目标的设定、典型案例和教学方式的选择,努力给课程树“魂”,实施一课一“德”,切实将育人具体落实到教学计划、教学环节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严格课堂教学纪律,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四有”“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要求,切实承担起教书育人、课堂育人的主体责任。要发挥好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基层教学组织的支撑、引领和基础性作用,加强课程育人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提升教师既教书又育人的能力。学校要把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放在与教师队伍建设同等重要位置,配足配强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关心教学管理人员的成长,为教学管理人员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创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
三是优化专业结构要再下功夫。专业建设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牛鼻子,按照办学定位建专业,这是学校的顶层设计,我们必须化大力气谋划好专业建设这篇大文章。据统计,目前,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共设置专业数311个,专业点数1258个,校均26个专业布点。其中面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专业占比分别为3.2%、30.3%和66.5%,财经类、文化艺术类专业布点数相对较多,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仍很严重。我们必须勇于自我革命,刀刃向内,根据社会需求、办学定位、就业质量等因素,加强市场调研,认真分析研究,明确专业建设的目标与重点方向,树立“有限专业”理念,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在数量上做减法,下狠心停招、撤销那些办学条件不足、第一志愿报考率偏低、就业状况较差的专业。在优势特色上做加法,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我省八大万亿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数字经济转型,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专业群。探索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推进专业认证,加强跨专业交叉复合培养,强化课程标准建设,强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完善毕业生跟踪调查和专业人才预测、预警系统,努力使学校的专业建设既遵循教育规律又符合市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