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科研,密切相关还是相互排斥
无论中外,高校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人们不断争论的一个议题。7月5日,《高等教育界》杂志采访了400余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校教师,请他们回答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这一调查结果及其所引发的问题,或许对中国的高等教育有所启发。
■郭英剑
《高等教育界》于7月10至12日在英国的格拉斯哥大学召开“卓越教学论坛”。其7月5日刊发文章所抛出的问题与“研究型教学”有关。采访的问题很多,但核心问题直言不讳:有一种观点认为,不搞科研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您对此有何看法。大约50%的受访者反对这一观点,也有21%的人赞同这个说法。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反对者高达44%,而赞同者为25%。
凡是接受采访的高校教师,都对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最常见的观点无外乎两种:
不少人认为,一个人的教学水平高低,与科研没有太大关系。一位社会科学领域的博士后说,根据其个人经验,自己所遇到过的最好的大学老师都不怎么做科研,但却教学经验丰富。一位高级讲师说,与基础研究相比,教学是完全不同的一种技能;前者需要钻研,而后者则需要博采众长。一位科学领域的教师认为,科研的范围狭小,而教学的内容与主体则非常广博。因此,两者很难相提并论。
但也有很多人认为,没有学术研究,一个人的教学是无法达到卓越的。有不少学者提出,一位在自己教学中也有超级本领的研究型教师,通常要比那些只注重教学的教师更能提供对于知识与内容的洞见。只有那些真正做过科研的人,才可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并能够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何为真正的教学。一位科学领域的教授提出,学生期待教师站在学术前沿,让学生感受到学术的真实性,也能够增长信心。委内瑞拉的一位大学校长认为,激发学生的动力与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不做科研的教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参与度上可能面临很多困难。
科研明星一定就教得好?
接受采访的人们对于那些科研做得很好的所谓科研明星,是否一定具有高超的教学水平表示出了普遍的怀疑。大约只有20%的受访者认为,最好的教学来自最好的研究者,而高达49%的人则不同意这一观点。对此观点持反对意见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与医学领域的学者更是高达54%。
甚至有人认为,伟大的研究者大都是很糟糕的大学教师,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与学生沟通与交流。一位商法领域的教师说,在自己所在的高校,最好的研究者往往是得到学生抱怨或者投诉最多的课程教师。
上述观点得到了荷兰学者新近出炉的调查结果的证实。6月出版的《教育经济学评论》杂志刊发的文章指出,针对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商学与经济学院的调查,在本科阶段,顶尖研究者的教学并不能提升本科生的成绩,只有到了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中,这些学者的作用才会体现出来。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也并不会给这些顶尖研究者更高的教学评估分数。甚至很多本科学生给学校最好的研究者的分数,低于学校的平均值。
有些人认为,科研型学者的研究,有时候妨碍他们成为一名好教师,因为他们可能过于拘泥于个人的研究。有些学者缺乏核心的教学技能,甚至无法跟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这妨碍了他们的教学工作。有人则认为,顶尖学者都无心于教学,也无意去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他们有时候轻视教学,甚至以少上课为荣。
科研与教学实际是分离的
牛津大学高等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帕弗里曼在接受采访时提出,现在的大学,至少在不少英国名校中的一些做法,会使人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科研与教学是分离的。
首先,人们把科研与教学联在一起的说法,听上去牢不可破,但实际上教学中并无太多科研内容,这种联结不过是人们的一个主张而已。他说,好的教学当然会包括学者最先进的学术研究,但这并不意味着必然要把学术研究中的宝藏挖掘出来,放到教学的舞台上。
其次,他提到,现在大学有不少的政策与其所倡导的策略有所不同。比如,在英国,有不少研究型大学都会给那些科研做得好的学者尽量安排较少的教学任务。同时,有不少大学很清楚,一所大学的“名望”是建立在把科研精英留在实验室或者图书馆的基础上的,只有他们做出了一流的成果,所在高校才会收获声誉与名望。
最后,尽管近年来,英国教育管理部门一直在倡导高校要重视教学,并出台了卓越教学的鼓励措施,但很多英国名校并不太理会,依旧我行我素重视科研,导致很多高校非常怀疑教学与科研到底有无如此密切的关系。
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平衡点
当然,更多的学者反对将教学与科研完全对立起来。如何在教学与科研之间找到平衡点,也是很多学者讨论的话题。
苏格兰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的一位研究中心主任表示,教学不是把书中的知识简单地拿出来展示给学生,而是要有能力写出这样一本书。一位美国教授说道:“虽然在我个人的教学中很少有知识来自个人的研究,但我的研究经历则对我理解自己所讲授的绝大多数教学内容有极大的帮助。”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福克斯更是从个人经验出发提出,如果不去发表文章、出版著作,参加学术会议,就无法清晰地知道目前的知识与技能都到达了哪一步。期望教授们都热衷科研,这将有助于加强教师的责任感,使他们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
该不该引入研究型教学
过去的教学是以知识与信息传播为目的,即便提到研究,也主要指带有研究基础性质的教学。然而,近年来,一则新的概念“研究型教学”或称“研究导向型教学”开始流行并进入高校。那么,这一概念的意义到底何在?
对于这一概念,人们说法各异。有人认为,所谓研究型教学就是用自己或者他人的研究成果形成所要传播的知识。它可以是建立在教师个人研究基础上的教学,也可以是围绕着研究课题开展的教学活动,还可以是将学生带入到最新研究之中的教学。当然,人们更多地还是认为,它实际上就是在更大程度上加强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联结。
一位科学领域的教授对此作了描述,所谓研究型教学就是教学生了解如何去做研究,让学生通过提问、研究的方式去学习这一过程中的一切。学生通过非常实际的研究性任务而强化并内化了知识与技能。
然而,也有不少教师对于所谓的“研究型教学”表示了明确的反对意见,特别是以教学为主型的大学,更是对此提出了批评,认为这有歧视教学型高校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