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迈向素质教育新高地(2)
“减法”做足,“加法”做实。厦门的“加法”重在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早在2011年,厦门就“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专门与学校签订责任书。挤占体育教师编制、其他学科挤占体育课程,这些曾经“习以为常”的事情,在厦门被套上了“紧箍咒”。
教育部门还经常组织“不通知的检查”,凡被检查或经群众反映查实未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学校,一律曝光,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这项工作也与考核评优挂钩,实行一票否决。
“加法”还体现在厦门中考体育科目的分值上。在厦门,早在2008年,体育就以12分分值纳入中考成绩,2009年提高到15分,2016年达到30分。
一系列措施的密集出台和机制的立体构建使学生体育运动时间增加了,但学生学习成绩能保证吗?厦门市教育局更在意的是立本:持之以恒提高课堂效率,积极推动教师提高教学技能。
2007年以来,厦门教育系统开展师德建设、教师岗位大练兵、百名校长万名教师进社区进家庭三项主题活动。每年全市举行教师技能大赛,通过比赛带动各校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教师大练兵,促进教师业务素质提高。“减负”后,厦门高考成绩在福建省仍然名列前茅,教师在全省教学技能大赛上也是屡创佳绩。
学生有兴趣,就要努力满足每个人需要
最近,厦门六中初中部一群学生用杯子敲打出《稻香》,引爆网络。而前不久,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孩子们与霍尊共同演绎了《山居秋瞑》,同样获得嘉宾的高度赞誉。
一支以初一学生为主的合唱团是如何“火”起来的?记者在该校看到,一间普通的合唱排练室,一群爱音乐的孩子,简单的录制设备,几名爱音乐的教师,他们用“阿卡贝拉”的表现形式,即无伴奏合唱来演绎流行歌曲。
厦门六中校长欧阳玲说,让孩子学“阿卡贝拉”,目的很单纯,就是因为音乐有趣。她说,素质教育就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尊重教育的“非功利性”。为让孩子有一颗更加纯净学习音乐的心,学校拒绝了多家媒体的采访,并拒绝了多家电视台的商业演出合作。
艺术教育要突破,靠的是底蕴和基础。厦门很多学校都以“无功利的心”破冰前行,继而豁然开朗。这种从容、坚定是厦门素质教育不断走向深入的密码。
正如郭献文所说,素质教育在这片土地上要不断生发,既需要宽度,也需要厚度。
厦门的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离不开良好的师资保障。厦门教育系统为此逐步建立起保障机制,要求把课内外艺术活动、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规定教师组织课外活动的课时纳入教学工作量计算,并纳入绩效工资考评,让教师更有动力、素质教育开展更有活力。
音乐是厦门的特殊名片,作为厦门音乐符号的厦门音乐学校就坐落在音乐之岛鼓浪屿上。和很多人的预想不同,这并非一所专门学校,而是一所义务教育普通校。校长谭筱英说,音乐学校不是为“音乐高考”培养人,而是要培养全面发展、有文化、懂音乐的人。记者了解到,这些学音乐的孩子中考成绩同样优秀,此后他们将正常参加高考,带着音乐的印记走向各行各业。
在厦门,素质教育不只强调音乐与体育的学习,还包括学生心理、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发展。更多的学校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如厦门音乐学校的交响乐团、二中的足球、六中的科技创新等,都有突出的优势。这些色彩斑斓的“名片”聚合在一起,成为厦门“小清新文艺之都”“爱拼敢赢”城市气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十载风雨,厦门教育收获了众多荣誉,素质教育也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动力。在谈到教育改革创新为什么能解决很多城市想解决而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厦门教育人给出的答案并不华丽,那就是务实、再务实,坚持、再坚持。
(熊杰王友文)
相关新闻
【一键分享 新浪微博】
联系电话-024-62456456 [责任编辑:jiaoyu001]
【】【收藏】【】
东北新闻网
微信订阅号 东北新闻网
手机版 东北新闻网
法人微博 新闻客户端
Android版 新闻客户端
iPhone版
查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东北新闻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