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食肉者不鄙”——美食大V的自我修养|内有福利(2)
我劝大家口味不要太窄,
什么都要尝尝!
除了上述可带回的土特产,汪老这个美食大V还替你品尝了各地菜肴。比起当下层出不穷的吃播博主、美食广告订阅号,汪老是真诚而认真的。
现在有的人写美食,动辄搬出百度百科式知识普及,却(吃得不够多)实践经验不足,写出来既不生动,又想搞出大新闻,诸如买家秀和卖家秀严重不符的“XX十大必吃小吃”“不吃XX你就后悔了!”
汪老这位美食大V的自我修养首先在于,实践出真知。
吃多了餐馆里满口调料味、速冻的肉,小编偶尔感慨自己已不辨肉味。看汪老吃的肉,真妙啊,再来壶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气势就出来了。
汪老笔下的狮子头,下衬白汤,存其本味。到内蒙吃手把肉,就是吃白水煮切开大块的羊肉,不备佐料,顶多放一碗盐水沾了吃,非常鲜嫩。对此汪老惊叹:如果我要给它一个评语,我将毫不犹豫地说:无与伦比!到昆明吃汽锅鸡,美其名曰“培养正气”,汪老对这道菜情有独钟:
汽锅鸡天下第一。汽锅鸡的好处在哪里?曰 :最存鸡之本味。
汽锅鸡须少放几片宣威火腿,一小块三七,则鸡味越“发”。走进“培养正气”,不似走进别家饭馆,五味混杂,只是清清纯纯,一片鸡香。
正如汪老的《蒲桥集》简介中的一句“春初新韭,秋末晚菘”,这样干干净净、无杂质的味道是他所追求的。食物是美的,眼前景也是。比如《葡萄月令》:
“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象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汪老谈及昆明,透过文字能看到他眼睛发亮似的。那时,他在昆明乡下一个同学办的中学里当老师。昆明的生活,虽然极其穷困潦倒,但这段生活永远有一种飞扬的神采。
即使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断炊,只能掳墙角的灰菜吃,还不忘自嘲:保安以为自己在埋定时炸弹。在那儿,也有气定神闲的吃货:郑智绵绝对不跑警报(抗日时期日军飞机来轰炸,便跑到郊外防空洞躲避,名为跑警报)。他干什么呢?他留下来煮冰糖莲子。
这位美食大V偏执得有些可爱。最典型是对昆明。和拼命“打call”的追星族一样,到处盖章:
“昆明吉庆祥火腿月饼天下第一。”
“昆明的糖炒栗子,天下第一。”
“如果全国各种做法的鸡来一次大奖赛,哪一种鸡该拿金牌?我以为应该是昆明的汽锅鸡。”
“昆明吃木瓜的方法可以在全国推广。吃木瓜,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的一项文化遗产。”
汪老的可爱之处在于,他像老友一样和你分享:我觉得这个最好吃了,你吃了会和我一样开开心心的。而不是像一些当下火热的美食博主,站在上帝视角一般:我钦定的食物最好吃,不吃就是不识货。
如果看到当下网络上的甜咸粽之争、甜咸豆花之争,汪老大概是要说一句:岂有此理!
“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他们爱吃,你管得着吗?”
令游客闻风丧胆的豆汁儿,当年的汪老几口就喝完了,还再要了一碗,汪老自言,我是个“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的,喝豆汁儿,有什么不“敢”?
年轻人,别听到“豆汁儿”这几个字就掐住鼻子皱眉了,汪老说了,不喝豆汁儿,不算到了北京城。
“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汪老这番话,应是美食大V自我修养要义。他总像个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好奇地打量这个世界。到处吃点儿没吃过的,学点儿各地方言,听昆曲津津有味,看枯燥的语言理论也能钻研出乐趣。
老饕技能加持:能写还能做!
吃遍小半个中国的汪老平常也没闲着,爱折腾吃的。
他可不是走当下流行的“性冷淡风”:食物低饱和色调,摆盘精致而整齐。折腾吃,得有满满的烟火气、生之乐趣啊。
做菜,得先买菜。汪老不爱逛百货公司,而是到菜市场晃荡,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
没吃过汪老做的菜,心向往之。聂华苓和保罗·安格尔夫妇吃了他的煮干丝,据说聂华苓吃得连最后剩的一点汤都喝掉了。老汪给陈怡做了道烧小萝卜,据老汪自己说,传得名闻海峡两岸。
和炮制黑暗料理的小编不同,汪老的自我修养还有独创美味,如塞肉回锅油条。“油条切成寸半长的小段,用手指将内层掏出空隙,塞入肉茸、葱花、榨菜末,下油锅重炸。”
最后一句勾人食指大动:回锅油条极酥脆,嚼之真可声动十里人。
▲想给汪老打下手
晚年的汪老调侃自己,精力不及,已经“挂铲”,由儿女下厨,老伴说他已经“退出烹坛”。
这位上世纪的的美食大V的吃喝日常,已经过去五十余年,可依旧鲜活如初。正如他自己常常喜爱用的一个比喻:菌子已经没有了,可菌子的气味还留在空气里。
这些吃吃喝喝,就像果子一样自然而然地生长在汪老的文章里。他曾记自己画一幅画送给宗璞,只在纸的一角画一丛牡丹,题曰:
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
欣然亦自得,不共赤城霞。
这里的“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真是夫子自道。在战乱的昆明赏雨、觅食,下放张家口时,大笼屉蒸新山药,就是一顿美餐。到马铃薯地里掐了一把花、几枝叶子,回到屋里,插在玻璃杯里,对着它画。
他总是淡而美的。我想,只有这样内心澄澈、平和的人,才会这样感叹着日常中一点一滴的美。
1997年5月16日,他对女儿说:“给我来一杯碧绿的、透亮的龙井!”龙井尚未端上,他就已离世。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他最为神往的境界: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参考书籍:《肉食者不鄙:汪曾祺谈吃大全》,楚尘文化出品
图源:《肉食者不鄙:汪曾祺谈吃大全》,网络
授权转载于:楚尘文化(ccbooks)
-赠书福利-
您最喜欢的汪曾祺作品是哪篇?
您是否曾有过与汪老类似的美食体验?
欢迎大家在本文末留言谈谈看法
我们会选取点赞与质量综合最高三位
赠送汪曾祺的谈吃大全《食肉者不鄙》一本
《肉食者不鄙——汪曾祺谈吃大全》
汪曾祺/著
中信出版集团·楚尘文化
2018年6月版
文学照亮生活
公号:iwenxuebao
网站:wxb.whb.cn
邮发:3-22
扫描左边可进入微店
文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