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凉山是“一步跨千年”由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然而,由于社会发育整体滞后,凉山的贫困人口数量多、贫困程度深(州内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达11个,占全省的三分之一,集中连片特困地区4.16万平方公里,占全州幅员面积的68.9%)。而人畜混居的土坯房、拖着鼻涕的“脏孩子”,也一度成为大凉山彝区深度贫困的标志。
中国经济导报日前从四川省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下,结合“义务教育有保障”“乡乡有标准化学校”“村村有学前教育设施”和“四好”保障目标,千方百计补齐教育短板,努力从源头上打破贫困“积累循环效应”,凉山州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93.9%教育专项投向中西部贫困地区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了解到,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继续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根据《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实施方案》,主要支持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包括中职学校、高职学校、应用型本科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以及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五项内容。其中,直接服务于贫困地区县级教育发展的主要是义务教育、高中和中职建设。
“在工程推进过程中,我们坚持优先兜底补短,重点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倾斜、努力提高教育服务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委在《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优先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等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学校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2016年以来,我国持续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倾斜支持,用于补助地方的中央预算内教育专项投资约93.9%投向中西部贫困地区,重点支持农村薄弱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新建改扩建7800余所义务教育学校、700余所普通高中,覆盖了几乎所有国贫县,总建筑面积3100万平方米,有效改善了贫困地区办学条件。持续支持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十二五”以来已累计建设约40万套,可解决约80万名乡村教师的住宿困难,受到广大基层教师的欢迎,有力支持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区分区域类型、基本和非基本的教育类型,分类明确差别化的支持政策。对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等基本公共教育,坚持促进公平和均衡发展政策取向,加大补助支持地方力度,中央预算内投资全部投向中西部地区。2016~2018年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国贫县、民族自治县、边境县等四类县安排投资266.7亿元,超过同口径领域安排投资60%,占中西部地区投资50%以上。
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优质量上实现教育公平
“凉山是全国、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中央、省、州高度重视凉山脱贫攻坚,并把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近年来,凉山州坚持把教育作为战略性、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来抓,大力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四川省十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大凉山彝区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5年免费教育、“一村一幼”计划等政策,全州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卓有成效,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教育发展势头猛,党政重视,群众支持,步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与全国、全省相比,差距还很大,要实现“有学上”到“上好学”、“量变”到“质变”的转型升级,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优质量上实现教育公平,还面临五大短板,为此四川省规划了《凉山州学校布局结构调整(2017-2020)》优化方案,《三州三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凉山州教育振兴计划(2018-2025)》。
在对凉山州教育扶贫的调研中发现,一是“投入难”问题得到缓解。“十二五”以来,各级财政累计投入办学条件改善资金75亿元,城乡办学条件差距日益缩小。二是“入学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全州学校达1635所,小学教学点1190个,在校学生达110.55万人。三是“听不懂”问题逐步缓解。为帮助彝区农村儿童学好普通话、养成好习惯,凉山州从2015年启动实施“一村一幼”计划,目前已累计帮助10多万幼儿学会普通话,彝区村级学前教育资源匮乏、入园难问题等到缓解。四是“上学贵”成为历史。州委、州政府认真落实国家教育帮扶政策,构建“精准到人”、全区域全学段全学校全覆盖的教育帮扶政策,实施学前到高中15年免费教育,从制度上保证了每个儿童少年都上得起学,读得起书。五是“留不住”问题得到有效控制。针对部分地方群众对子女通过教育学知识、增才干、转命运认识不清,自愿失学问题严重的情况,凉山州于2014年依法施行“六长”责任制和政府、教育“双线六包”措施,强抓“控辍保学”,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全州有学校1635所(另有小学教学点1190个),其中幼儿园522所,小学897所,初级中学10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0所,普通高中39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8所,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学生达1105563人。
贫困地区教育政策紧盯特殊困难和实际需求
凉山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肖春谈到,根据《凉山州教育振兴计划(2018-2025)》规划,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儿童过好普通话关、普及高中教育,2020前需投入学校基础建设资金139亿元。目前预计通过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地方债等形式筹措资金外,缺口达69亿元。如此巨大的缺口,仅靠财政教育投入难以解决。他建议,一是国家同意州、县统筹“三区三州”脱贫攻坚新增资金中可用于民生项目的资金重点支持教育扶贫,特别是生态功能转移、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应重点用于教育扶贫;二是国家考虑深度贫困地区特殊实际,协调、推动国内外金融机构以语言文化扶贫和特色产业扶贫为重点,贷款支持凉山州初中和高中阶段学校建设。
另外,教师“引不进、留不住”矛盾也比较突出,他建议增加教师编制及提高教师待遇。信息化是提升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区域差距、让儿童少年在当地接受优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建议实施深度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提升工程。帮助提升凉山州等”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水平,用高端技术解决低端问题。同时建立国家级教师信息化培训平台,组织全国优质教育培训资源,点对点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师专业能力培训、远程网络教研活动等,培育一批智慧教育名师、创新团队,着力帮助凉山州等”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边远薄弱学校解决学科教师缺乏、教师专业知识不足、教学能力不够、教学质量较差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