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2018年高考五大历史专题,考前快速拿分!(2)
自古以来,中外各国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都体现出地域性与不平衡性,这就使社会发展的成果不能均衡的分配共享。这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伟大战略设想相背离。这一战略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谋发展的理念,打破了长期以来把做大一个地区经济总量作为出发点和唯一目标来缩小地区差距的观念,突破了行政区谋发展的理念,改变了完全按行政区制定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的思想方法。
【热点链接】
2017年4月1日新华社电: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紧随其后的一则人事消息同样引人瞩目:深圳市委书记、市长许勤调任河北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其拥有20余年国家发改委工作经验,执掌深圳9年,被外界评价为最具高科技专业知识的领导。
【命题视角】
1.分析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政府的政策变化,尤其是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2. 理解古代城市的发展与市民阶层、市民文化发展的关系。。
3.分析近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并与古代城市、西方城市化进行比较。
4.分析建国后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迁移到户籍制度、农业的发展演变。
5.把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革命老区的发展与党的政策、中国梦相联系。
6.比较中国与英美日韩等国城市化发展的异同点及其得出的经验教训。
【高考链接】
(2017年·新课标全国Ⅰ卷·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切入点】本题通过20世纪初中国留学教育的不平衡考查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知识链接】
1.城乡协调发展
(1)古代城市发展与农业发展关系。如: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与农村市镇兴起、农业种植专业区域形成的关系。
(2近代通商口岸附近地区,农村自然经济解体较早、较迅速。而自然经济的解体,又为这些地区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3)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发展与工业化的关系。
(4)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与乡镇企业的兴起。
(5)西方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与农业的关系,及工业革命后近代城市的兴起。
2.区域协调发展(涉及西部开发、振兴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问题)
(1)明确西部落后、老工业基地形成与衰退、中部相对落后的历史原因。对内: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解决北京发展面临的人口众多、交通拥堵等问题,须将北京的发展纳入京津冀战略空间考量。
(2)世界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相关事实,如美国的西进运动与西部开发。对外:“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类双边、多边产能合作基金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
3.都市经济圈的形成
就其本质而言是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结果。我国现有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几大经济块,但京津冀都市圈和其他都市经济圈不同,后者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工商业的发展、现行对外开放所导致的外资进入以及自主型城市化,而京津冀都市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脚得益于现有体制下全国资源向都城的集中。
4.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1)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与对外交往,相互促进。古代后期,闭关锁国导致经济发展落后。
(2)近代被迫开放,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的目的、原则、格局、成就等。
(4)韩国、新加坡等国的崛起,与相关的对外经济战略。
(5)当今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两种趋势,使中国面临机遇与挑战。
三 乡村振兴战略
【热点概述】
三农”问题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就是“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82年至2018年期间20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足以看出农业在国民经济和改革开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热点链接】
凤凰网: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并将其概括为“五个新”和“一个增强”,即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以乡风文明为保障,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以治理有效为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以摆脱贫困为前提,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
【命题视角】
1.从宏观上分析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的关系;或者从微观上考查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与影响;或者分析农业与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关系。
2. 理解中国近代社会围绕“三农”问题的各阶级的主张和实践,尤其是中共的土地政策的发展变化。。
3.分析建国后中共在农业领域的政策,及其与工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并联系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发展,总结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4. 比较中外古代思想家的重要主张(重农思想、民本思想、人文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借鉴。
5.理解苏联农业集体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及其产生的影响。
6.比较中国与苏联农业政策的异同点及其得出的经验教训。
【高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