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书展今晚落幕,小编为您整理了本届书展的每日关键词(2)
书展上正在翻阅诗集的年轻人
“前两年微信诗歌的 ‘井喷’,已经冷却下来。”有人这样总结今年诗歌阅读的新变化。这一变化,从上海书展的现场就可以看到:往年大热的诗歌阅读公号出版的诗集,今年不见了踪迹。但在这厢变 “冷”的同时,诗歌的另一种 “热”现象却在悄悄浮现:众多现当代优秀诗人的诗集在书展上纷纷亮相,吸引了不少读者,而 “2018上海国际文学周诗歌之夜”一共有400多个读者参加名额,在放出的几分钟内就被“秒光”。
凡此种种,背后所呈现的是优秀诗作、经典诗集出版的逐渐升温。外国现当代的优秀诗作被大量地译介、出版,出现在今年的上海书展现场。陈列诗集的展台前吸引了众多读者驻足翻看,还有不少重要的外国诗集在上海书展上首发。其中,8月20日,《俄罗斯当代诗选》在书展首发,诗选收录了俄罗斯当代47位诗人的200首诗作,较为系统、全面地反映了俄罗斯诗坛现状。此外,备受关注的有20世纪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的《砌石与寒山诗》,收录了作者翻译唐代诗僧寒山的24首诗作,这些译诗在美国文坛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此前几日,书展上举办的“英语诗歌精讲”活动现场,也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如今,在诗歌的书架上,不再只有泰戈尔、普希金、海子、顾城,来自更多国家、不同年代、更多风格的诗人作品,真正在书展上和人们生活中百花齐放。
8/21 “经典的日常化”
在古典著作前流连的老先生
在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传统文化应以何种创作方式、传播手段赢得读者喜爱并使其获得教益,不仅是文学界所涉猎的问题,更是关乎读者精神生活品质的重要内容。
8月21日,“七天七堂课”的最后一讲、樊树志《张居正改革漫谈》在友谊会堂开讲。在过去的七天的时间里,7位专家,围绕“国学”,每天于固定时间、固定场地(友谊会堂)开展主题讲座。未来“七天七堂课”将出现在每一届书展中,打造成上海书展的一个分支品牌。
此前,在书展现场举行的“演讲系列”新书见面会上,作家余秋雨曾直言,中国文化遇到的一个的问题,正在于如何把古代的文本变成当代的声音。“我们可以背原文,从注释中去看古代诗人非常充沛的诗情,可这些注释就把诗情‘隔碎了’。那有没有可能用现代的心去体察两千多年前的屈原、陶渊明等文豪的内心,让中国文化跨越时空融合在一起?”他的回答是,把古文翻译成现代美文,也可以请艺术家来朗诵。这种翻译,在作家潘向黎的笔下则表现为一种感悟和情感的呈现。昨日,《梅边消息:潘向黎读古诗》在书展上与读者见面。作品收录了作家潘向黎近年来潜心研读、品鉴中国古典诗词的散文新作。主持人曹可凡坦言,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他感到古诗词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并非是割裂的。邵毅平和汪涌豪两位学者,则在他们各自的作品《诗骚百句》和《老子百句》中,以生动有趣、富有智慧的语言为读者讲述传统经典与现代文化的渊源,以及经典所给予我们的恒久的启发和触动。邵毅平表示,《诗经》不过是早期的文学作品而已,与今天的流行歌曲并无本质区别。“所以,我们今天读《诗经》,不必将其视作阳春白雪式的经典,应该理解其中许多诗篇都源于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
虽然本届上海书展即将落幕,但相信无论是去了现场、感受到热烈文化氛围的读者,还是未能到场,却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时刻“在场”的读者,无论是文化活动,还是精彩新书,上海书展想必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夜幕降临之时,小编最后想说的,也许也是许多人想说的:谢谢!我们明年再相见!
文学照亮生活
公号:iwenxuebao
网站:wxb.whb.cn
邮发:3-22
扫描左边可进入微店
文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