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主动从“网红书店”风潮中退出的书店,如何在上海生存?|书店新裂变
书店是中国当下文创场景最复杂的空间载体。最简单的“书+咖啡”模式,已经不能解释并满足今天人们围绕看似即将逝去的书本知识传播方式进行的种种革命实验。
在“三明治”这次的月度专题里,我们将聚焦中国的书店新裂变,以多维度报道一些独特的书店现象,它们看似毫无关联,却又有迹可循。一切正在被消解、重组和再度构造,以我们觉得陌生但有100个理由存在的方式送达我们的面前。
文 | 龚晗倩
在上海,哈尔滨路从来不是主角。
小时候,我总是匆匆掠过它,和那个熟悉的清真牛羊肉批发摊位。冰冷的白烟让人不快,膻气循着我的呼吸,冲入鼻腔。人们走在哈尔滨路,奔赴的目的地不是乍浦路,就是四川北路。那里有鳞次栉比的餐馆招牌,有图书馆,还有春天百货商店。
当然那都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时的哈尔滨路和沙泾路一样,还没有铺上旧时的弹硌路,也没有从星梦剧场冒出来的稚气面孔,更没有书店。
半层书店落在哈尔滨路129号,是2015年。前一年我搬离了沙泾港旁的江夏里。但仍清楚地感觉到,以1933老场坊为发端的神秘历史空间,已摇身一变,幻化为新的城市地标。早已废弃的远东第一大屠宰厂,1913老洋行,三角地菜场,被赋予了新的功能,文化展览,戏剧,时尚餐厅,咖啡馆和酒吧,使这片被沙泾港与虹口港水系交汇合围之地闹腾了起来。
半层书店,像是林尽水源的那座小山,山中的小口仿若有光。一不留神就会错过。我差一点错过,王壹也是。
店长
十一点十五分,王壹像往常一样,走出小区后门,横穿算不得宽敞的邢家桥北路,一头扎进通往四平路的里弄,窗台上站着几只白球鞋,拖把荡在黑旧木门上,规规矩矩。她目不斜视,径直穿了过去,从海伦路转进新嘉路,直到脚底踩在哈尔滨路凸起的青石板上,硬硬的,是熟悉的感觉。
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的门脸已改为广告公司的橱窗。兰葳里旁的虹口区永祥便利店,还是一副老大哥的样子,不疾不徐地做着生意,不理会对面罗森的入侵。这条路上最多的还是咖啡馆,在炎热的午后,家家都空空落落的。
而半层书店可算是这条路上存活得比较久的一家店了。它看起来和三年前一样,一切都没有变。附近的馄饨店早已不知去向,隔壁的酒吧领着猫一起离开。对面的红烧羊肉面馆冬天的时候还热气腾腾,如今大门紧闭。
半层书店与隔壁酒吧的猫
三年前,王壹读大四,在书店开张的第五个月,她成为第一个兼职店员。
她在日本长大,从小喜爱绘本和儿童读物,痴迷小说,“常常在图书馆把每一层逛好几圈,拿好几本回来,但当时仅限于小说。特别喜欢的作家是上桥菜穂子,现在也是最喜欢的。”
回国以后,王壹每周末都要陪妈妈在上海大大小小的书店和咖啡馆之间辗转,“我小时候爱看书就是受妈妈影响的。妈妈是书店爱好者。”某天妈妈经过哈尔滨路,见到半层书店招兼职,对王壹说,“你不是想做兼职吗?到这里来吧。”
毕业之际,她也曾认真考虑过办公室的工作,思来想去,觉得不适合自己。书店的两位创始人想将她留在书店,她和妈妈商量,“妈妈觉得,也行吧,你喜欢就好。”
也许在书店工作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她成为了店长。读书的兴趣则从小说转向科学,生物学,哲学和社会学。
王壹的工作时间从中午开始,虽然路程只有短短十五分钟,但夏日的太阳凶猛,她戴一顶钴蓝色鸭舌帽,清透的眼睛藏在底下。头发箍在脑后,茂密的发尾不安分地散在肩膀,洒在黑色的T恤上。
十一点半,她准时抵达书店位于半岛湾音乐谷的后门,打开,进门,再锁上。像是约好了似的,一位穿条纹衬衫的男士等在哈尔滨路正门外,低头看着手机上的时间。书店十二点开始营业。他望着里面,不愿挪动一步。
王壹风一般刮过店里几乎所有的电器,空调,图书系统和水台收银的两台电脑,中央水台的灯,热水机,制冰机,消毒柜,所到之处,电源开启。她利索地摆弄机器,有条不紊,像在指挥一场无声的机器人舞台剧,这里点点,那里按按,它们就点头转身,吱吱呀呀地晃起胳膊小腿。
店长的工作才刚刚开始。王壹从凹陷的水台区回到地面,蹬蹬蹬踏上二楼。从一楼望上去,二楼是一扇透明橱窗,坐在起伏的山脉上,悬浮于空中。快速移动的双腿从右边闪现,消失,一会儿又从左边飘过,消失,有一种《楚门的世界》的观感。
快递抱着一个纸箱等在前门,图书管理员小顾也到了后门。王壹下楼再次开门,锁门。箱子里是同济大学出版社的补货,《上海杂货铺》《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上海武康路建筑地图》各十几本,《静物》《承孝相建筑档案》每种只进了三本。
开店前的重要店务还包括理书。王壹从正门的新书台开始规整书的摆放位置。一本本,一摞摞,从社会科学,哲学,中国文化,再到文学,文创台。指尖蜻蜓点水,如王子的吻,手撕明信片本子,一前一后间隔摆放的木制书签,一一苏醒,绽放,等待倾心的人撷取。
她继续对二楼的书施魔法,右手伸向书后往外推,左手五指并拢向内压,书脊们成了听话的士兵,一个个抬首收腹,向左看齐。小顾也加入了。对一个独立书店来说,一万册书不多,但理起来也颇费精力。
十二点很快就到了。王壹第三次拿钥匙,蹲下,转动,门开了。
空间
店门第一次正式开启,是2015年5月。没有开业庆典,也没有举办任何活动,这是一场未经事先张扬的开店仪式,甚至算不得仪式,只是打开门来卖书罢了。
日子也非精挑细选,装修了大半年,两位创始人不愿意再拖了。“再不开亏了好多租金啊。”一楼临街商铺的租金每平米6元一天,半层书店大约200平米的面积,单单每月的房租算下来就要3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