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你是否变成了“纸牌人”?(3)
多年后,我明白,马戏团的动物如果离开马戏团,无论是回到森林,还是去动物园,都是危险的。因为它们已被驯化。
在马戏团,只要按照流程刻苦训练,它们就会有食物、奖励、地位、喝彩,但对这些动物而言,这只是它们无奈的选择,不是自由的出口。
我们其实同那些动物一样,也在慢慢被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驯化”。
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都有一套严谨、固定的规则。整个世界都在鼓励和认可业内的佼佼者。“精英”成为标杆,“励志”成为风尚,于是大家一边喊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号子,一边自我驯化,攀登事业、人生的顶峰。
这种价值观化作一股洪流,裹挟着一众泥沙般的后来人,不断加速、加速,奔涌向前。但是,成功登上峰顶的能有几人?绝大多数成为别人眼中炮灰、垫背般无足轻重的存在。
大家已习惯仰视英雄。
累吗?累!放弃吗?不想放弃。
所以即便如此,被驯化的“纸牌人”还要克隆出另一茬“纸牌人”。
老师对学生说:“别再打鼓、画画,不务正业了,好好学习,考上名牌大学是你唯一的出路!”
家长对孩子说:“别在外面飘了,给你安排个钱多、活少、家近的工作,一辈子无起无伏,平安度日,不挺好吗。”
王石曾说过:“当所有人都在说,‘你不应该’的时候,也许,这正是你必须去做的。”
这也是小丑牌要告诉你我的。
在人生的纸牌游戏中,我们每个人一生下来便是那个孩童般纯真的小丑。可是,随着年龄增长,我们渐渐变成那些标准的纸牌人,花色不同,点数不同,禁锢相同。
作者在前言中写道:“在我看来,哲学的最大功能,是帮助我们找出心中隐藏的那个‘丑角’,让我们跟他建立更亲密的情谊。哲学家必须扫除覆盖在世界上的那层尘埃,让我们以儿童的清澈眼光,重新观看和感受这个世界。”
我想,也许我们耗费了人生大部分时间忙于那些我们看得见的东西,却没有同内心的“小丑”好好交流过。或许拓展外部世界不如尊重自己的感受。或许,物质、知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举足轻重,一切还是要回归自省,一切都指向内心的力量!
这也是《纸牌的秘密》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启示。相信每个人读过后,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 end -
下拉,点击“阅读原文”,购买《纸牌的秘密》(读者读书会定制版),小读陪你每半个月读一本书。
新书上架,9月1日—9月15日下单,均可享受8折优惠(包邮)
编辑x从文 本期责编x拧发条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