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他们是同济最美的教书育人楷模!(2)
2018-09-19 03:14:09栏目:教学
张轮,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曾任同济大学留学生办公室主任,目前作为中组部第八批援藏干部人才的选派干部,在西藏农牧学院工作,担任西藏农牧学院党政办副主任。
2016年8月,张轮同志经过组织挑选,为了报答和感恩党和国家、学校的培养,克服各种困难,告别家小,包括正在准备高考的女儿,面临艰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毅然踏上雪域高原的工作和奋斗历程。
张南华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张南华老师留校工作18年来,扎根学生工作一线。
她倾心耕耘,关爱心灵,陪伴学生成长过程,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尤其对于那些受到挫败,身处逆境的学生,她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助力学生一步步走出困境。她开设了《压力与情绪管理》等9个专题的讲座,开展了各类团体训练,开设了《女性心理素质提升》公选课,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或咨询。每学期,受益学生达600多人次。
她爱岗敬业,注重教育的实效,在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寻求专业化的发展,将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广泛运用到学生工作中。她实施以身心发展为脉络的系列主题班会教育活动,开展的《成长系列主题班会方案库》项目得到了2015年上海市、教育部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的支持,该方案库在学院本研各个班级全面实施,并且也在学校多个学院进行了推广。她负责创建的学院心理素质拓展基地,多次获得校“优秀心理基地”称号。作为学工办主任,她编制了《班主任工作指导手册》、《朋辈辅导员培养方案》和《班级团体辅导方案》等,推进了学院相关学生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张南华老师曾荣获教育部、市级和多次校级荣誉称号,所带领的班级也多次获得同济大学“优良学风班”、“先进集体”、“先进集体标兵”等称号。
陈银广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陈银广,中共党员,同济大学特聘教授,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陈银广老师2003年任教同济,主要从事污水和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和处理处置、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与生物再利用等方向的研究。15年间,主持并高效完成了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863国家课题(多项),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重大专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霍英东基金,上海市“曙光计划”等。其间,也获得上海市曙光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育才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一),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各类奖项荣誉。其团队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WaterResearch等环境领域顶级期刊,相关论文引用次超5000次,连续多年入选高被引中国学者榜单。此外,他指导的多名学生荣获环境领域的最高奖学金,并相继步入国内知名高校从事科学研究。十几年来,陈老师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他勤勉,严谨,尽职尽责,他教授的《数据处理与实验设计》课程,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作为一名科研导师,他对学生严格要求,在专业精神、学术道德和成果品质等方面严格把关,以此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创新突破的专业精神。工作之余,陈老师更是一位益友,总是以平等民主的姿态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科研中的各类问题,发掘并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范丽岩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同济大学从教13年来,范丽岩老师一直秉持优秀的师德师风,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默默耕耘在教学一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是范老师的真实写照,也因此,她被师生亲切地称呼为“范范”。
范老师爱岗敬业,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全身心的扑在教学工作中,每年承担大量的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工作。她风趣生动的教学风格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是学生中人气极高的老师。范老师的课堂永远气氛活跃,尤其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知识的拓展,条理清晰,讲解耐心细致,教学效果显著。她热爱教学事业,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的创新,先后承担多项校教改项目,并获得2007同济大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及最佳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奖。范老师坚持以德立身,立德树人。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影响着一届又一届的年轻学子,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竭尽全力。
范老师关爱学生,与学生亦师亦友。学生有了任何困惑和困难都愿意来找她,听听范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而她也总是真诚热心的与学生交流,与学生交朋友,尽心尽力帮助他们。尤其是对于学业困难、思想负担沉重的重点学生,她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经常寻找各种机会与他们聊天,帮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创造机会让他们更好的融入集体,发掘他们的优点,让这些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建立信心,走出困境。
范老师乐于奉献。作为教学负责人,负责学院的本科教学及招生工作,积极推动本科教育改革,重视国际化办学,与多所国外高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主持建设了“化学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积极投身公益活动,协助学校组织各类高中、初中生进同济及科学营活动,普及和传播科学知识,传承创新科学文化,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黄翔峰
机关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40062-1.html
2016年8月,张轮同志经过组织挑选,为了报答和感恩党和国家、学校的培养,克服各种困难,告别家小,包括正在准备高考的女儿,面临艰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毅然踏上雪域高原的工作和奋斗历程。
张南华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张南华老师留校工作18年来,扎根学生工作一线。
她倾心耕耘,关爱心灵,陪伴学生成长过程,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尤其对于那些受到挫败,身处逆境的学生,她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助力学生一步步走出困境。她开设了《压力与情绪管理》等9个专题的讲座,开展了各类团体训练,开设了《女性心理素质提升》公选课,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或咨询。每学期,受益学生达600多人次。
她爱岗敬业,注重教育的实效,在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寻求专业化的发展,将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广泛运用到学生工作中。她实施以身心发展为脉络的系列主题班会教育活动,开展的《成长系列主题班会方案库》项目得到了2015年上海市、教育部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的支持,该方案库在学院本研各个班级全面实施,并且也在学校多个学院进行了推广。她负责创建的学院心理素质拓展基地,多次获得校“优秀心理基地”称号。作为学工办主任,她编制了《班主任工作指导手册》、《朋辈辅导员培养方案》和《班级团体辅导方案》等,推进了学院相关学生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张南华老师曾荣获教育部、市级和多次校级荣誉称号,所带领的班级也多次获得同济大学“优良学风班”、“先进集体”、“先进集体标兵”等称号。
陈银广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陈银广,中共党员,同济大学特聘教授,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陈银广老师2003年任教同济,主要从事污水和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和处理处置、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与生物再利用等方向的研究。15年间,主持并高效完成了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863国家课题(多项),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重大专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霍英东基金,上海市“曙光计划”等。其间,也获得上海市曙光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育才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一),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各类奖项荣誉。其团队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WaterResearch等环境领域顶级期刊,相关论文引用次超5000次,连续多年入选高被引中国学者榜单。此外,他指导的多名学生荣获环境领域的最高奖学金,并相继步入国内知名高校从事科学研究。十几年来,陈老师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他勤勉,严谨,尽职尽责,他教授的《数据处理与实验设计》课程,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作为一名科研导师,他对学生严格要求,在专业精神、学术道德和成果品质等方面严格把关,以此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创新突破的专业精神。工作之余,陈老师更是一位益友,总是以平等民主的姿态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科研中的各类问题,发掘并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范丽岩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同济大学从教13年来,范丽岩老师一直秉持优秀的师德师风,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默默耕耘在教学一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是范老师的真实写照,也因此,她被师生亲切地称呼为“范范”。
范老师爱岗敬业,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全身心的扑在教学工作中,每年承担大量的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工作。她风趣生动的教学风格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是学生中人气极高的老师。范老师的课堂永远气氛活跃,尤其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知识的拓展,条理清晰,讲解耐心细致,教学效果显著。她热爱教学事业,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的创新,先后承担多项校教改项目,并获得2007同济大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及最佳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奖。范老师坚持以德立身,立德树人。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影响着一届又一届的年轻学子,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竭尽全力。
范老师关爱学生,与学生亦师亦友。学生有了任何困惑和困难都愿意来找她,听听范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而她也总是真诚热心的与学生交流,与学生交朋友,尽心尽力帮助他们。尤其是对于学业困难、思想负担沉重的重点学生,她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经常寻找各种机会与他们聊天,帮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创造机会让他们更好的融入集体,发掘他们的优点,让这些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建立信心,走出困境。
范老师乐于奉献。作为教学负责人,负责学院的本科教学及招生工作,积极推动本科教育改革,重视国际化办学,与多所国外高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主持建设了“化学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积极投身公益活动,协助学校组织各类高中、初中生进同济及科学营活动,普及和传播科学知识,传承创新科学文化,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黄翔峰
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