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不该只盯着教学技能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这是英国哲学家培根《论读书》中的一段话。套用此话,教师培训亦可“怡情”“傅彩”“长才”。然三者之中谁最重要?很多人会说,当然是“长才”,也就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最重要。因此,常见的教师培训就是业务知识培训:学习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案例,让教师提升教学技能。但笔者认为,我们应当换个角度来看教师培训,不妨把“怡情”作为培训的主要目标。
“怡情”就是陶冶情操,使人具有生活情趣或者使人心情愉悦。如果一位教师除了自己的专业对其他事物毫无兴趣、毫不知晓,他可能是个称职的学科教师,但人格魅力却往往大打折扣,对学生的吸引力也不会很大。一位教师的实力、魅力不仅体现在专业素养上,也体现在非专业素养上。比如,笔者所在学校有一位教师爱好书法,他的书法水平不逊于专业的书法教师;他喜欢研究“老子”“庄子”,文学功底不亚于语文教师。他教的是数学,但可以引用《道德经》给学生讲三角函数,学生喜欢得不得了。还有一位曾经背包走遍三分之二中国版图的“独行侠”,他教的“历史与社会”学科没有一个学生不喜欢。这样的教师,有点像《神雕侠侣》中的黄药师,多才多艺:阴阳五行、八卦天象、医学算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都有极高的造诣。也没怎么见他苦练武功,可他的“落英神剑”“玉箫剑法”潇洒俊雅、独步江湖。这样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只在知识方面,可能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的。
不可否认,知识素养是教师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大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在高校里已经有相当的储备。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如若不学习,故步自封,导致知识老化,肯定会影响教学。因此安排一些关于学科前沿知识的业务培训就很有必要。比如思想政治学科,一些法律的修改、表述的变化,教师如不及时学习就很难准确把握其精髓;在历史学科方面,一些新证据的出现会使历史结论也发生变化,只是固守自己大学时所学的知识教学,必然会遇上新问题。
但是如果将教师培训仅仅定位为专业知识的培训,即“长才”,那显然是不够的。还需“怡情”。如何“怡情”?首推艺术教育。众所周知,艺术教育不但带给人们心灵的熏陶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使人类变得高贵、理性,更带给人们巨大而持久的幸福感。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一定是有爱心且知识渊博的人,一定是爱学习的人。一个具有艺术修养的教师才可能将幸福感、对生活的热爱、对学习的热爱传递给学生。以孔子为例,若论专业知识,孔子是学什么专业的?按今天的分类,恐怕无法界定。孔子在课上经常和学生谈论音乐、诗歌,谈理想,谈做人的道理,谈礼仪制度,也谈文字读写。《论语》中记载孔子有次和学生谈理想,其中有个叫曾皙的学生回答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声喟叹,明白地告诉我们孔子认为“怡情”最重要。
再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怡情”也重于“长才”。我们的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是会解题、会考试的人还是会生活、有思想的人?答案显然是后者。许多科学家的成长经历也告诉我们“怡情”的重要性。钱学森曾说过:“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钱老不仅是科学大师,在音乐、绘画、摄影等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许多科学家都有极高的艺术素养。建筑学家梁思成酷爱中国古典文学,地质学家李四光学过作曲,数学家苏步青、华罗庚均爱古典诗词,多有诗集问世,袁隆平的业余爱好是拉小提琴……这些科学家的成长得益于他们曾经遇到的良好教育环境、优秀的教师。钱学森曾经回忆给予自己一生深刻影响的17个人,其中中学教师占了7位,他的美术、国文、音乐、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基础就是这些老师为他奠定的。由此足见中学教育的重要,也足见教师具有广博的人文情怀、艺术修养的重要性。
纵观眼下我们的教师培训,功利性过强,总是紧盯教材教法、考试评价,等等。建议今后教师培训不妨多设一些人文、艺术教育的培训内容,让音乐、书法、绘画、舞蹈、文学、哲学等进入各学科教师的视野。让教师的心灵丰盈起来,他的课堂也会灵动起来,从而在学生的心中播下美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