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后,所有的节日都变成了情人节|每日书共写(3)
罗慢慢:清明节
我小的时候,清明节并没有在我的生命中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倒像是一个吃青团、去踏青的日子。但每每听同学说起,要回老家扫墓,我心里总会有一丝莫名的羡慕。
我也很想回老家扫墓,但是却不能。
爷爷在我父亲没成年的时候就得了肺癌走了,奶奶一直在老家,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来家里带我,没来多久,因为一点琐事和父亲吵了一架,当天下午就回了老家,从此再也没有来过。
我印象中,爷爷迁新坟的时候,还有奶奶过世同爷爷合葬的时候,父亲带我们回了老家,其余的清明节,也就是把爷爷的遗像拿出来,对着鞠躬拜三拜。我在一旁看着,心里总是觉得特别难受,像有一股东西憋在胸口,又酸又涩。
外公外婆身体一直还算硬朗,外婆的上一代是大家族,每年派代表去给祖宗上坟,祭扫,直到高三的时候我才跟着妈妈,还有四舅舅去了一回,外公祖籍在外省,更是从来也没去过。我妈则经常说,人活着的时候多孝敬,死了以后还知道什么。
后来有了微信、朋友圈,我得以窥见各式各样的清明节活动形式:有在家里摆圆桌祭祖的,有去公墓里献花上香的,有在自家院落里烧蜡烛纸钱的……不一而足,我心里更是跃跃欲试。
后来,我有缘参加了一场中元节的焰口法会,听到了目连救母的故事,知道施食祭扫也是孝亲报恩的一种形式。那以后,我几乎每年都会参加焰口,僧俗二众一起筹备,从供的香花果灯食,到会场里外的布置,都给人一种很强烈的仪式感。放焰口时的经文行文非常优美,从历代忠贞将士,妃嫔,再到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都一并施食超度,好几次我听着都流下了眼泪。
对于素未谋面的众生,都要如此虔诚礼拜,那何况是自己最亲近的长辈呢?
又一年清明,我和妈妈提议回父亲老家,也是我的老家,但是父亲推说没时间,老家有姑姑代为打点就行了。我又提议说,那就去给太外婆太外公上坟吧,我妈同意了,我特别高兴地准备着点心、鲜花、蜡烛,我妈在边上念,“差不多就行了,意思一下”,埋怨我弄得太复杂。我说不复杂,我来弄。外婆在旁边折着银元宝,默不作声。
到了第二年,我外公走了,是在过年前。过了年没多久,又是一个清明节,我让外婆教我折银元宝,我想亲自给外公多折一些,多了还可以烧给太外公太外婆。 我妈说你怎么也这么封建迷信,折这种东西,你外婆折了就可以了,你多花点心思找对象。我敷衍得应着,问妈妈要不要回老家,但最后我父亲还是不愿意回去。
可能我妈希望我找对象的信念太强大,没多久,我认识了我现在的先生,在一年内以光速完成了谈恋爱,结婚,生子的人生三部曲。
我们4月底办的婚礼,5月份我就跟着他回老家扫墓了。我公公主持大局,安排了各家的男人去各个祖宗坟前祭扫,女眷就是从旁协助。那天我们先去了太爷爷的太爷爷的坟前。他是从前的武状元,因为年代久远,是一座私坟,风水极好,背靠着山,面朝三江口,地势清净开阔。我们洒扫干净以后,就是上蜡烛、上香,再把家里烧的煎豆腐、红烧肉、葱烧鱼供上。末了再点上一支烟,放上一杯酒,还有我们结婚的喜糖,大声地和老祖宗报了喜,请老祖宗吃酒吃糖。 然后再去太外公太外婆和家里其他长辈的坟上一一祭拜。结束以后再一一和祖宗报备,我们要回去了,请祖宗吃好喝好。
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憋在胸中多年的一股劲也在三江口随着山风飘走了。
一圈儿都结束了,回来的路上,先生问我,什么时候回去,给我们家的祖宗上坟?我说时间太赶了,今年不去也没事,我爸妈说了,无所谓的。我先生很严肃地和我说,这是一定要去的,你收拾下,我们下午就回去。
当天晚上我们就回到了家,晚上和我妈打电话,说起第二天去扫墓的事情,我妈看我们刚完结婚,来回跑来跑去也累了,他们自己第二天也有事情,说今年就算了,不要紧的,一切都在心里。我说起了我先生执意要去,我妈突然觉得不好意思起来,连说不用不用,没关系。最后在我们的坚持下,应允了。
那一次清明节,我和我先生一起,去看了外公,也给他报了喜。虽然程序和往年并没有太大不同,但是我内心突然感受到了一种亲人之间的羁绊。仿佛外公就在某一个空间里,仿佛他仍然笑眯眯地看着我,从那次扫墓回来以后,我真的能感受到外公的爱还在,我相信我和他说的话他能听见。
那种羁绊的感受,就是生命的联结,可以超越生死,可以消弭轮回。
每一个生命都需要向外联结,同父母联结,同自己的亲人,血脉联结。这种联结,让我们感觉不再孤单,让我们的情感有了踏实的归属,让我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现在,清明节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去探望家里长辈的日子,在不同的空间里,永远的互相牵挂。
本文编辑自九月每日书同题共写
。
点击关键词
阅读更多每日书故事
||
||
||
||
||
用一本黄色的本子,书写你的“秋日之书”
「每日书」12色写作本,点击图片进入微店
活动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在三明治发生
机会
让每一个人开始写作
▽点击进入“灵感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