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增强高校思政工作时代感实效性(2)
北京还在全市高校普遍推进高校党支部规范化建设,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市委教育工委还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学院“1+1”共建工作,即1所中央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指导帮助1所市属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鼓励中央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赴市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挂职担任副院长。
创新教学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在首都高校,一门名为“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课程,成了学生中的“网红课”。这门课会聚了李稻葵、金一南、韩毓海等名家,共开设了13讲内容,受到首都大学生欢迎。很多听课学生表示,“能近距离听这么多名家的高论很解渴,拓展了大家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也让我们对党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刻理解”。
像这样在首都高校创造性开设品牌课程的做法,源于2015年一项调查中列出的问题:为什么有的思政课缺乏吸引力?调研发现,其根本原因在于面对实践发展和学生需求,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学不能满足学生要求。
需求变化了,供给怎么变?针对现实问题,北京市印发全面加强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队伍建设,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等16条硬措施,从市级层面全面统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北京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高校建设一批一流马克思主义学科,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建立了11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协同京津冀三地共50余家高校和科研单位参与。
一批思政课改革示范点和改革创新重大项目,陆续在北京高校推出。通过这些示范点和项目,北京市鼓励和支持高校通过综合改革提升教学效果,定期开展教学研讨,通过专家说课、示范教学、教学展示、专家点评等形式,深化对教学内容、方法的认识。
在市级资金、平台、项目的统筹下,北京各高校深化思政课改革,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凝练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学成果。从学生关心和困惑的问题入手,北京师范大学“以问题为导向的思政课分众教学模式”、中央财经大学“问题链教学法”、北京联合大学“问题导入式”教学等,对传统教材体系进行专题再造,受到学生欢迎。
高校思政课堂主阵地既包括思政课堂也包括专业课堂。为提高全市高校课程思政水平,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课程思政”难点攻关,召开“课程思政”现场交流会,总结形成党政同心、改建同步、显隐同向、师生同行的“四同四步法”,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
配合课程思政、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北京还编写出版了《人民公开课: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莫辜负新时代:“四个正确认识”大学生读本》等系列辅助读物。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工作是否有针对性,能不能满足师生发展的真正需求,让师生有真切的获得感。”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有关负责人说,“多年来北京市坚持实施‘新生引航工程’,按照生均100元的标准支持高校对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及时进行教育,帮助新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针对学校不同学业需求群体,一些高校还构建了特别的专项辅导计划。北京工业大学推出了“学困生”辅导计划、“基础课”辅导计划、“杰出学子”培育计划三位一体的学业辅导体系,在参与“学困生”辅导计划的学生中,29.2%的学生取消了试读警告,66.7%的学生学分通过率显著提高。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和市委要求,聚焦主线,着力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聚焦主题,着力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育人全过程;聚焦实效,着力强化师生思想引领;聚焦基础,着力提高基层党建质量,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党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及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引领作用。
《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17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