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到“公费”,师范教育如何升级(2)
《办法》对于公费师范生的进入和退出予以进一步明确。文件提出,有志从教并符合条件的非师范专业优秀学生,在入学2年内,可在教育部和学校核定的公费师范生招生计划内转入师范专业,公费师范生可在师范专业范围内进行二次专业选择。录取后经考察不适合从教的公费师范生,在入学1年内,按照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补助,并由所在学校根据当年高考成绩将其调整到符合录取条件的非师范专业。
华东师范大学自2007年招收免费师范生以来,一直实施优秀非师范生和非免费师范生可转为免费师范生的政策。
“申请转为免费师范生的学生,学校组织教师教育专家和学科专家对其进行教师素养和品德方面的重点考察。”华东师大教务处副处长谭红岩说,“此外,学校会统一寄送免费师范生协议到学生所在生源地的省教育厅进行签署,自转入专业日期起,学生享受免费师范生待遇。”
“非师范生转入涉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订单需求,这是工作中的难点。”辛向仁说,“希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订单需求,一是能够稳定,二是能够足量,并且在具体专业方面,给学校一定自由度。”
此外,陕师大还将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让不适合从教的学生退出公费师范生队伍。“我们将重点考察师范生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情怀。对无从教意愿的、不符合条件的学生,要求其退出。”党怀兴说。
如何避免误判,准确甄别不适合从教的学生?“要做真正的专家诊断,要多方面收集信息。”宁本涛建议。
3.知行合一,助公费师范生站稳讲台
在宁本涛看来,选拔乐于从教、适于从教的学生仅是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公费师范生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
王宇晨是北师大2016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大二一次以平遥古城为例、以传统文化为题的课堂试讲,让她深感做教师的不易。
“你准备了很多东西,以为把这些东西讲清楚了,你的接收方——台下那些学生其实理解不了你的重点。”王宇晨思考,那次试讲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照顾到学生的感受。
“目前,培养做教师的职业能力,总体来说做得还不够。”储朝晖说。
师范生站不稳讲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部属及地方师范院校一直在进行尝试。
2010年起,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开始招收初中毕业起点的6年制本科免费定向师范生,打破高中、大学界限,培养小学全科教师。“6年制模式能够实现高等教育共性、高等师范个性、小学教师教育特性‘三性’融合,技能、理论学习时间也相对充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彭小奇说。
而此次《办法》提出,各地、各部属师范大学要构建地方政府、中小学校与高校共同培养公费师范生的机制,遴选一批县(区)建设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公费师范生主要到实验区中小学进行教育实习。同时,要建设国家教师教育基地,打造公费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实训平台,全面提高公费师范生培养质量。
陕师大经过多年探索,开创出一套具有学校特色的“3—3—2”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内容按照“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三段设计,包含实习指导课程、微格教学、“多学科混合编组+单一学科编组”实习、“实习现场指导+网络远程指导”等形式;坚持“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主体,学校先后建立6个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600余个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探索建立促进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提升和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免费师范生实践培养发展共同体;为了让免费师范生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还向“国内+国外”两个维度延伸。学校积极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拓展实习基地,同时探索遴选优秀学生到海外实习的新机制。
除了学习平台的外延,这次《办法》还明确,实行“双导师”制度,安排中小学名师、高校高水平教师为公费师范生授课。
这方面,华东师大有其独到探索。2007年,全国首家以师范生为主体的书院——华东师大孟宪承书院成立,2012年,书院启动实体化建设。十余年来,孟宪承书院形成了一套“课程教育与养成教育”相融合、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师范生创新培养方式,通过学习生活社区建设、立体化导师制度的推行及多样通识教育的开展,助力免费师范生的成长。
孟宪承书院党委副书记杨艳红介绍,书院通过对社区宿舍楼的改造,打造出一个师生共享、随时随地可融入的学习生活公共空间和人际交往空间;为了让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多元融合、互补长短,书院实行文理混寝;为了促进师生交流,书院还建立了人生导师、社会导师、朋辈导师等多元导师制度,人生导师帮学生在专业上答疑解惑、规划人生,社会导师给予实践方面的指导建议,朋辈导师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方面予以支持。在导师参与下,教师技能大赛、师生读书会、师生午餐会等多样活动全面铺开。
4.校地合力,让公费师范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实施师范生公费教育的目的是在社会上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鼓励更多优秀人才毕业后从教。而保障公费师范生有编有岗是其履约、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前提。
依据《办法》,公费师范生在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同时《办法》明确,要做好招生培养与教师岗位需求的有效衔接,各地统筹调剂使用省内事业编制,动态调整,周转使用,采取优先利用空编接收等方法,解决公费师范生到中小学任教所需编制。
“我们会调研本地学校的师生比、教师人数和教师结构,结合具体状况确定所需各学科专业人数。”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2月,陈海业参加了青海省教育厅组织的招聘双选会,并与大通县教育局签订了就业协议。陈海业说,早在大三结束时,省教育厅就对6所部属师范院校的免费师范生应届毕业人数、学科专业进行了统计,并要求各县市上报用人需求,以完成匹配和对接。
“作为人才的提供方,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提高培养质量。”杨艳红说,学校通过尽可能增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减少被动派遣,保证学生有编有岗。同时,将就业工作前置,及早启动专项招聘会。
“对于免费师范生生源数量较多的省份和地区,学校每年派出调研走访小组,主动上门介绍学校生源信息、专业情况,邀请各地组织单位来校招聘,同时听取各地主管部门对学校招生、人才培养、就业工作的建议意见,做好后续的调整。”党怀兴介绍,陕师大还与100余家招聘需求大、供给岗位质量好的中小学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设立了实习就业基地,通过实习,让学生搭乘就业“直通车”。此外,学校还与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人社部门建有专门的网络群组,定期沟通师范生需求信息和生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