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金庸的同时,也要谈谈如何用现代视角去读出新意(2)
金庸小说最受欢迎的一点是书中的主角大多都有种80年代的大学生才具有的朝气,因此书中的故事才能让很多年轻人读起来废寝忘食。倚天书中的人物也有朝气,也会冲动,只是这本书里做出选择的是女性。女性的角色体现出了相比男性更丰富的色彩,比如殷离,这里就不再细说。很多人会由于自身对人生的经验不足,而体会不到这个人物做选择要面对的两难,从而无法和人物产生共鸣,所以对她印象不深或不佳。最典型的例如神雕中的黄蓉不讨人喜欢,但这反而反映了最真实的人性。
接下来说说第二点,武侠小说中有太多的武功秘籍,容易让人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金庸的确写过一夜之间拿到他人七十年功力,但对于当事人来说,他完全没有在等待这样的好运气,反而将其看成是一种责任,这是他与期待天上掉馅饼的人的不同。而在更多的情况下,例如射雕三部曲中的男主,金庸会指出他们都是花费了一番苦功夫才有所成就的。
无忌不是拿到真经就直接去迎战六大门派的,他一个人在深谷里练了五年。这相当于如今读一个博士的时间了。而杨过在古墓里待的时间,至少算是读一个本科的时间,之后在海潮里练剑,又是一个硕博连读的时间。金庸是写过会了秘籍就能战胜比自己强的多的对手这样的bug情节,但也要看到在不为了情节推动的时候,金庸还是会让他笔下的主角去经历长时间独自的修炼的。
小说中武功,如果以游戏的视角去开展隐喻,能进行一些有趣的展开,不管其是否对错,只看其能不能给当代人一些启发。这样的尝试既可以看成是玩笑取乐,也可以看成是正经的训诂。比如倚天中的九阳真经。用当下的视角,会有一番全新的解读。书中写道“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用流行的话注释,说的是反脆弱,即始终把握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外界环境的负面变化,反而让我从中变得比之前更强。
而乾坤大挪移,从名字来看,乾坤就是天下,挪移就是改变,讲的是如何改朝换代的功夫,也就是如何获得并保持政治权利的方法。其中诀窍是借力打力,比如牵引挪移敌劲,粘住掌力,复制对手武功,还有就是转换阴阳,一会是阴谋一会又是阳谋。书中讲无忌学功夫因为九阳的关系,能够神速的学会,是想告诉读者学习的顺序,先让自己具有反脆弱的性质,不会由于外界的无常而受到伤害,再去学处事的厚黑学(或者说先去读斯多葛学派的《沉思录》,再去读霍布斯的《君主论》)。
而乾坤大挪移的第七层中有一些错误的,强行修炼,会让人走火入魔,可以看成对那些沉迷诡辩或权谋,最终搬石砸脚的人的反讽。事实上,很多人在都是第六层的境界,却要写第七层的道理,到头来是害人害己。金大侠“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故借此点明。另外,书中写道这门武功写的除了张无忌之外,第八代教主武功最高,能将「乾坤大挪移」练到了第五层,但在练成的当天,便走火入魔而死。这在金庸小说中是独一无二的,武功秘籍保持完整,又不是异族文字写成,但就是没有人能炼成。而如果将乾坤大挪移当成厚黑术权谋学的话,就不难理解作者的苦心。而书中写无忌之后的武功,也仍然是以九阳为根,这也表示了作者对这俩种价值观孰轻孰重的态度。
而倚天中太极剑的教学方法,也是读者津津乐道的场景。张三丰问无忌忘了几分,等到无忌说全忘了,才算是学到家了。有的读者从这里看到的是天人合一,以为这才是金庸想借此传播的道。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看成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关系,具体的招数是具象的思考方式,其虽然能够产生技术,能够快速的上手,但真正重要的是抽象的普遍的原理原则。只有掌握了抽象规律,才能做到连绵不绝,而要掌握普遍规律和概念,就需要去扬弃形象化思维这么一条好走的路。但走向抽象的道路,需要实证(招数)来一步步支撑,还需要逻辑(剑意)来环环相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意在剑先。
小结一下,读者如本来就抱着侥幸心理,那自然能从金庸小说中找出靠小聪明一步登天的,一夜间逆袭的种种场景。然而若是本身即懂得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也明白运气在人生中的重要性,那才能看到书中要提倡的并不是不劳而获,而是品格与运气的相互影响。如果没有提前修炼出完善的心智与良善的美德,那就算运气砸到你头上也终究是祸害。而能够对小说中的设定的在现代视角下进行解读,说明了这本书越具有超越民族和时代的潜质。
关于金庸小说的第三点批评是其中的角色以人治代替法制。比如洪七大义凛然的说自己杀的都是大奸大恶,又比如郭襄闹少林的时候砍掉了无名和尚的手指,却没有人关注。这样的批评是拿以当下的价值观去要求古人。小说家要写古代的传奇故事,就要按照古代的普遍观念去写,不然故事就会不合情理。毕竟金庸写书还是要照顾人物的成长经历的,不会像古龙一样写出楚留香这样类似穿越过去的人物,非要将坏人送到官府,而且坚持自己不杀一人。
我们评价作家是否有进步性的时候,要看其是否有在故事的架构设定中体现出现代的价值观,天龙的结局展示了超越民族性的世界和平的观念,虽然是个人的行为促成,但最终产生约束力的却是靠辽帝在众军士前的宣誓来完成,这已经是一种制度建设的萌芽。而在倚天中,推动故事的明面上是一刀一剑,实际上却是郭杨俩家合力设计的一套即恢复汉人统治地位,又避免暴君祸国的制度安排,这其实可以看出是法制理念中相互制衡思想的萌芽。
总结来看,金庸本来想写的是政论,武侠只是他写来吸引流量的,本不应当成是经世济民的正经文字。好的作家会在他的流行文学中只稍微领先时代一步,比如在神雕中调整当下已经正在消失在的师生恋禁忌,还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些更现代的价值观来,唯有如此,才能够既有广泛的受众,又能让读者常读常新。金庸逝世之后,我随手挑了倚天重读,因此这篇小文中多谈倚天,现在看来,当年真是读浅了这本书。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