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课堂教学“去痛”
“课堂革命”意味着重建,意味着课堂文化基因的再造,意味着课堂新样态的出现,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变化、观念的变化。
在我看来,“课堂革命”一定是在特定的信念与价值观的推动下,直切现有课堂的痛点,对纷繁复杂的课堂进行的一场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从观念到行动、课堂由形到神的深刻变革。在凸显课堂价值、教师价值的同时,还能减负提质,最终将学生培养成勤学善思、知识渊博、积极进取的终身学习者。
那么,现有课堂的痛点有哪些?哪些是必备的与之相对应的观念与做法?我想有以下几点:
痛点一:缺少对学生如何学习的深刻认识
有些教师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已经讲过了,学生就应该理解了,理解了就应该会应用了。之所以还不理解、还不会应用,是学生的智商问题或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长期以这样的态度看待学生,久而久之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不能从根本上找到自身原因并加以调整,这些教师都将在课堂上一直“痛下去”而“不自知”。
因此,这类教师首先要树立的观念是:学生的学习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教师教学的价值就在于将知识有效处理与转换,帮助学生在新旧认知之间建立联系,从而自由地完成自我意义的建构。如果不能帮助学生完成自我意义的建构,教学就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基于这样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应践行以下三点:
一是教学前,教师要通过交流、前测、提问等方式,探明教学的起点——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
二是学习的目的最终要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生能在一定情境中掌握知识技能最为有效。聪明的教师会预估学生转化知识的困难所在,通过应用“还原背景”等要素,帮助学生打通已有经验与新知中间的盲区;应用“还原情景”要素使新知尽可能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而为新知的学习提供适当的生长点。
例如,在语文《“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中,王熙凤见黛玉后称赞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像个嫡亲的孙女儿……”初读这番话,以学生的背景知识和阅历,很难体会王熙凤这番话妙在何处。这当中包含着一个重要的社会背景知识——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婚姻上的体现是男子继承家族事业,女儿属于外姓人,无权继承家族事业,所以外孙女和孙女的待遇不一样。虽然血缘相同,但外孙女属于外姓,孙女属于宗族,所以嫡亲的孙女比外孙女更亲。这一背景资料需要教师补充给学生,而课文第一段提到的“众姑娘”,虽然文中没有具体人名,但读过原著都应该知道,就是指在场的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他们都是贾家的孙女,这一点也要让学生清楚。只有还原了背景,学生才能体会到王熙凤称赞林黛玉的一番话说得有多妙——表面上夸奖了外孙女黛玉标致、丰姿,实则夸奖了贾母,还不开罪众姑娘,这一箭三雕的语言功夫实在了得。
三是教师要在课堂时间内尽可能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各种真实的学习实践机会,使学习的过程在学生的心底留痕。这一点对于语言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无论是母语学习还是外语学习,都有接受与表达两个维度,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培养语言、积累经验、习得规律,从而学好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
例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首先让学生初学了各种新型玻璃的介绍文段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玻璃,以“玻璃自述”的方式发表大段独白,向世人推荐这种玻璃的特点及功能;接着引导学生讨论文段中涉及的说明方法用在这里的好处;然后让学生针对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小组合作设计一种全新的玻璃,要尝试运用1-2种说明方法,讲清该种玻璃的特点及功能;最后召开一个“新型玻璃新品发布会”,请各组派代表在全班演说。这样的设计,不再是对课文的烦琐分析,而是巧妙地设计了个人研读文本——玻璃的自述——教师点拨说明方法——小组合作设计新型玻璃——召开新品发布会5个行为目标,给学生提供了围绕目标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个人发表演说的实践机会,使阅读与口头表达紧密结合,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不仅学得兴趣盎然,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痛点二:无视学生之间的差异,习惯整体推进教学
前不久,我听了一节计算机公开课,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学生在EXCEL表格中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总数、平均数以及给数据排序。该教师教学基本功较好,能一边熟练操作演示,一边用清晰语言讲解,不时辅以PPT课件及板书呈现知识要点,并能分步让学生自己在计算机上操作练习,教师再逐一视导指点。乍一看,这样的课堂很规范,但是当我和几位听课教师与学生同步学习时,问题就深刻暴露出来。
一是该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关注不够,整节课采取的都是整体推进的教学方式。这样,课堂容量对于接受能力强的近1/3学生而言,明显不足。许多学生完成任务后无所事事,教师却没有发现,当然就疏于调控。如果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有足够考量的话,完全可以给学生安排有梯度、富有挑战性的探究题目,给学生一个基本的学习路径和线索指导,让率先完成第一阶段任务的学生进入自主探究或临时组成二人小组展开探究学习。
二是该教师在学生实际上机操作时,采取的是逐一巡视指导的方式,学生互不相干,课堂呈现师生之间的单向信息交流,气氛也比较沉闷。此时,教师完全可以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对已经率先完成阶段任务的优秀学生赋权分责,并鼓励组内成员之间互帮互学,让优秀者能通过讲解帮助其他组员,同时也锻炼了口头表达,巩固了所学技能,培养了自信心;其他学生也能感受到同伴互助带来的安全感与愉悦感。对于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巡视进组进行重点指导,这对于节省教学时间、提高班级整体学习效率也大有裨益。现实中,一些教师往往不敢放权,控制得紧,很不利于学生多项核心素养的发展。
痛点三:基于自身经验推进教学,无视学生学习的真实问题
有的教师习惯于基于自身经验推进教学,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都讲一遍,而非循着学生学习进程中出现的亟待解决的真实问题展开,以致教学设计缺少针对性。例如,一次听一位教师上单元复习课,其以较快的语速把相关知识、讲过的文章重点段落中难理解的地方又重复讲了一遍,中间穿插提问,学生则边听边答。大半节课下来,学生跟得很累,稍不留神就会“跟丢”。课堂看起来容量很大,却缺少学习的思维含量,提升极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