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艺术教学与舞台无缝对接
本报记者 郭 星
大学生制作的话剧演出海报。
12月10日,辽宁大学第三届默然话剧节开幕。本届话剧节不仅有辽宁大学艺术学院推出的三部毕业剧作,更有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最后的卡伦》参加演出。跟前两届相比,本届默然话剧节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理念,推动艺术教育与实践的无缝对接。
话剧展演和艺术普及结合
12月10日下午,辽宁大学第三届默然话剧节开幕式在蒲河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据介绍,“默然话剧节”是辽宁大学“爱我辽大”科技文化体育艺术九大节之一。相比前两届,第三届默然话剧节活动内容更丰富,辽宁人民艺术剧院专业话剧展演、辽宁大学表演专业毕业大戏展演、话剧艺术普及周、校园心理剧创作大赛等主体活动陆续展开。话剧节期间,辽宁大学艺术学院排演的三场毕业话剧和该院研究生原创的三场话剧都将面向全校展演。
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默然为中国话剧事业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参加默然话剧节的李默然次子李龙跃对记者说:“话剧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群众。中国话剧百年有三点经验值得继承,与民族同心、与时代同步、与观众共同创作。”
默然话剧节系列主体活动将从12月10日持续到30日。
辽艺教学实践基地揭牌
开幕式上,辽宁大学艺术学院“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教学实践基地”正式揭牌。“我们将为辽大艺术学院的学生实习提供便利,辽艺专家、演员到辽大艺术学院开展交流更为便捷,双方在人才、教学等方面的合作将更加紧密。”揭牌仪式后,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佟春光表示。
“教学实践基地的建立,也将助力辽宁大学艺术学院推进专业应用型转型,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提升。”辽宁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安琳说。
当天下午和晚上,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小剧场话剧《最后的卡伦》在辽大校园连续演出两场,一场为辽大艺术学院学生演出,一场为全校学生演出。《最后的卡伦》是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讲述的是一个荒诞而又生动的故事。
“话剧加入了许多现代元素,戏剧性强,语言幽默有趣,现场气氛活跃。”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杨森跟记者分享了感受。戏剧影视导演专业的学生刘畅则说:“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舞台话剧教学,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话剧的魅力并且受益匪浅。”
安琳告诉记者,邀请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专业演员来校演出,将激发同学们对话剧传承的热情,鼓励同学们多向专业院团学习。
毕业话剧面向全校上演
12月12日至14日,《秀才与刽子手》《风刮卜奎》《开市大吉》三部辽大艺术学院本科生的毕业话剧将上演,这是默然话剧节的重头戏。
据介绍,为了排好这些作品,,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明年毕业的本科生在大三后半学期,就选定了剧目和剧本。今年9月起,学生们就开始紧张的排练,话剧节期间,三部戏正式展演。
《风刮卜奎》以齐齐哈尔近百年的历史为背景,讲述德平一家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该剧指导教师曹嘉睿告诉记者,他们在复排时,对剧情、舞台呈现手法加以灵活性的修改,加入了LED的呈现,更好地利用科技手段营造舞台呈现效果,以舞台实景与影像虚拟相结合完成本次演出。
在话剧艺术普及周中,艺术学院的研究生将上演三台话剧,这三台戏全部为原创话剧,其中,《春风漫过牛角岭》讲述了改革开放进程中,精准扶贫的实施,让一个小山村不断摆脱贫困,农民致富的故事,反映了大学生对时代发展的关注。
“学生从最开始对表演的朦胧认识,到现在独立完成一台大戏,把人物丰满地塑造出来,是一种成长。” 话剧《开市大吉》指导教师陈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