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小学:打出一套课改“龙拳”
从北京城中心向西30多公里,门头沟的群山脚下,一所精致的小学校静悄悄地坐落在那里。虽然地处偏远,但这所建校才5年的新学校却有着自己的小“野心”:正探索基于互动技术环境下的疑探教学模式,以及与此模式相融合的班级改革。用校长李西刚的话说:“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不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这所学校就是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小学。如今,学校打出了一套课堂教学改革的特色“龙拳”,让师生不断受益。
一番“折腾”后的抉择
龙泉小学是一所三校合一的学校,2011年和2013年先后合并了龙门小学和河南街小学。
三校合并,师资质量参差不齐,教师团队凝聚力不强,学校基础薄弱,千头万绪,李西刚把目光锁定到课堂。
建校以来,李西刚没有停止过“折腾”。学校先后进行了“随笔化写作”“主题单元教学”“小组互助学习”“小翻转课堂”等实践研究。
直到2016年,发端于河南省西峡县的“三疑三探”教学经验吸引了李西刚。
“‘疑探教学’着眼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先进的理念支撑和相对成熟的操作体系,与学校所追求的目标高度一致。”李西刚说。
而此前学校的调查也验证了他曾经的忧虑。对全校超过1/3的师生进行调查后发现,80%的课堂还是以教师教授为主,甚至有16%的教师从头讲到尾。而希望教师直接讲授知识的学生只有不到7%。
“调查引发我们的思考——我们所做的是否尊重了学生的认知与发展规律?我们还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具备哪些素养?”李西刚有些忧虑。
于是,在原有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龙泉小学的“疑探教学”改革项目正式启动。
龙泉小学按照“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拓展应用”四个基本环节进行学习实践。他们把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课堂改进的核心,提出学生不仅要学会解答问题,更重要的是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会问”成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文化。正是在这样的实践探索中,龙泉小学的课堂改革不断进入深水区。
课改以来,通过理论学习、课堂观摩、临帖入帖,一批教师的课堂教学不断改进优化,教学效益明显提升。更重要的是,整个教师团队的凝聚力更强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得到了明显改善。
信息技术助力“疑探教学”
中小学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态度颇有差异,而地处北京郊区的龙泉小学却有自己校本化的探索。
“来,给这个小组加一分。”在六年级的一堂课上,年轻的数学教师师建熙正在电子白板上通过十六进制学习平台(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互动学习平台)给其中一个表现优异的小组加分。类似的场景在课上多次出现,学习平台会对学生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甚至每学年的课堂得分进行统计,省去了专门计算的时间。家长通过家长端也可以看到自己孩子与所在小组的得分情况。
开展疑探教学,龙泉小学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而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提出了“基于互动技术环境下的疑探教学模式”。学习平台除了加分,,还有画板、计时、随机点名等功能,学生获得的知识能通过互动软件即时反馈,教师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这样的学习在龙泉小学的每堂课上都能看到。
“这其实就是发挥我们互动技术有效应用的特色,实现课堂教学与互动技术的深度融合,从而构建高效互动的疑探教学生态课堂。”李西刚说。
疑探教学+互动技术,这样的结合并不是凭空而来。自龙泉小学建校以来,学校对信息技术的重视有目共睹,为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提升、培养提供了许多渠道。
为了促进教师不断运用互动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不仅加强了日常教学的指导与应用,而且搭建了更多交流展示的平台,促使教师深层运用与发展。
一方面,为了帮助新来的教师尽快掌握互动反馈技术,李西刚让基础扎实的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对子,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手把手教他们怎么做课件并运用这些技术。李西刚也经常为教师培训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督促鼓励他们应用新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
另一方面,龙泉小学每年都会组织教师参加全国互动反馈技术应用大赛、全国新媒体新技术应用大赛等,教师在全国教学课例评比中共获得特等奖和一二等奖300余个。学校还承办过全国互动反馈技术应用课题研讨会、全国第五届互动反馈技术应用现场课和说课比赛等,不仅宣传了学校的信息技术应用特色,更拓展了教师的视野,让他们学习到新理念和新技术,从而不断进步、不断创新。
为什么在其他学校还未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时,龙泉小学能快速运用?这与李西刚密不可分。李西刚1995年开始主教信息技术课,很早就成为北京市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还被评为北京市信息技术特级教师。
李西刚深知,如果能把信息技术运用好,这对课堂教学有巨大的帮助。
那么,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疑探教学相结合?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周长》这样的课给出了很好的“回答”。
在课堂的设疑自探环节,学生利用教材和平板电脑上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而后教师下发了这样的练习:
教师让学生拖动图形到相应的集合圈里,检测他们是否建立了周长的正确概念。学生完成后上传自己的作业,师生通过电子白板浏览作业,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这种方式节省了教师走过去一个个检查的时间。
课堂的质疑再探环节,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比一比:下图中,①和②这两个图案,谁的周长更长?
选项:1:① 2:②
学生通过自己手上的平板电脑选择①或②,电子白板上立刻呈现出他们对此问题的反馈。
统计显示,62%的学生认为①的周长更长,6%的学生认为②的周长更长。教师将选择不同选项的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辩论,学生用手中的平板通过批画展开探讨。再次反馈时,许多学生转变了原有的认知,仍有6个学生认为①的周长更长。教师请其中一个小组的学生到讲台上阐述理由。
对这种利用互动技术及时生成、统计和反馈的教学方式,五(1)班班主任兼语文教师王进华高度支持。“它能让教师更便捷地进行操作,更高效地把握学情,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班改课改一体化
课堂改革从来不仅是课堂结构的调整、教学内容的优化和信息技术的引入,还要站在课堂之外进行班级管理的探索。其实,龙泉小学在课堂教学改革前就已经开启了班级改革。
学校以班主任引领为主线,实行班级部委制,通过小组的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进行班级横向管理,各部委互相渗透对全班学生进行纵向的自主管理,即“班主任引领+部委负责+小组合作竞争”。
“这种以班级部委制和小组合作为载体,把班级管理与教学改革融合在一起的育人模式,其实质关注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龙泉小学副校长刘成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