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变模块 特色项目任选择
北京理工附中体育教师徐勋(左)和同为体育教师的学生孙建新
从1988年至今的三代教师资格证
上世纪90年代校园运动会的参赛凭证
上世纪90年代的手抄记分册
上世纪80年代徐勋带田径队学生到北戴河集训
北京理工附中在2004年、2006年和2016年三次夺得全国青少年(AAA组)棒球锦标赛冠军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报道 之三十见证
徐勋和孙建新,都是北京理工附中的体育教师。有意思的是,他们俩本身也是一对师生。
从校园棒球到校园垒球、特色冰壶;从油印的记分册到第一批教师资格证……
从1975年至今,一对师生,两代人。从学到教,徐勋和孙建新在几十年的一线教师岗位上,共同见证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校园体育教学的变迁。
从手抄记分册到电子记分
在徐勋保留的教学“老物件”里,最显眼的就是一本老旧的记分册。里面密密麻麻全是手写的记分成绩:“跳高×××米、立定跳远×××米、实心球×××米、100米×××秒……”还用红蓝相间字体颜色分别标注。
“记分册,现在早不用了,电子表一掐,成绩就出来了,我们直接电脑里输入”,孙建新笑说。
在这对师生的经历里,徐勋见证的是70年代-80年代的体育教学,而孙建新则经历的是90年代-21世纪后的体育教学。
“那会儿一个班20-30个人,老师都得把全班一个个名字抄下来。全都是这么记成绩的”。在孙建新的记忆里,他1991年刚当上老师那会儿,和徐勋老师一样,也会拿出一个练习本,在本上清清楚楚地写上每一个班的学生姓名、各项体育成绩和总分。本上的竖格子,还是他拿尺子自己一条条打上的。
除了小小的记分册变迁,教案变化也很大。孙建新说,“80年代、90年代时,老师们用的还是油印的教案纸,就是那种手能印出黑渍来的纸。我们要自己用尺子打好格,每一篇教案一张纸写好了窝起来,然后要自己订成一本,这就是一学期的教案了……”
油印的教案纸上都写些什么?徐勋回忆,当时手写的教案要求都极严,每节课每一个涉及的体育动作,都会在白纸上画出小人,一节课要是八拍动作,就要画八个小人儿,一拍一个。
告别油印纸、手画小人的教案,进入21世纪后,孙建新的教案已经全是电脑打印件,“教案内容、格式也变化了几次。对于体育教学的要求,改过几项原则,比如有两年要求教案里要显示学生的心理活动、小组合作活动等,最后改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大部分,要写出每一部分教授内容的动作方法、要点、易犯错误、纠正方法”。
虽然由手写改成打印,但是理工附中对于刚刚进校的年轻体育教师们,仍要求他们手写教案。“所有动作还是要求老师画出来。虽然时代和环境变化了,但教学的很多东西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体育教学动作要领必须很清晰、教案就得规范,这是一个好的体育老师最基本的要求”。孙建新解释说,“因为教案从复杂到简单容易,但简单到复杂就很难了”。
除了教案的变化,对于孙建新而言,进入21世纪以后体育课程最大的变化是,高中教学改模块,体育开始有了选修课。棒球、垒球、排球、田径、足球、篮球、乒乓球、冰雪、武术、舞蹈、定向越野、跳绳、滑冰,冰壶、民族传统体育等等,15门体育特色项目课程,可供理工附中的学生自由选择。
体育老师从“万金油”走向“专一”
“原先我们体育老师就是万金油。只要你能说出的项目,我什么都教过。武术、篮球、排球、体操、足球……什么都要教”。徐勋说,80年代、90年代体育是没有选修的,固定的项目、固定的课程。“但只要是教材里写到的项目,我们体育老师都得会。”
除了什么项目都得会教之外,体育老师的“万金油”作用,还体现在当年学校凡是组织学生们外出参加实践和拉练,体育老师一般都是要带队的。徐勋回忆说:“每年夏天,我都要带全校学生,从学校走到北安河公社。晚上九点多出发,走到第二天早上6点,60公里的路程全靠步行。到那去捡麦穗、帮压地……从学校出发时,还拖上几车几车的肥,大家推着手推车,翻山越岭”。
2000年后,选修课开始逐渐涌现。自主开放的菜单式可选择课程,成为21世纪以后教育变革的重要方向。体育选修课亦如是,不同专业的体育老师,也开始搭建属于自己的专业课程,走向“专一”。
“现在教足球的老师就是教足球的,教武术的就教武术……”徐勋笑说,“有些篮球老师是篮球运动员出身,一米九几的大个儿,根本不可能让他们像我们以前那样教孩子们单杠、双杠了,毕竟术业有专攻。”
1988年有了第一批体育教师资格证
徐勋的教学老物件中,还有一样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1988年,他拿到了一本写着“北京市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封皮的证件。而这本证件,正是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代教师资格证。据徐勋回忆,在此之前,教师们是不发教师资格证的,不用持证上岗。
“那会儿的教师资格证,是按照老师的教龄、辈分来评定的,和现在可不一样”。拿着1988年下发的这本教师资格证,徐勋满是感慨,“当年这个证,是大家‘评’出来的证。那会儿老师还讲究按资排辈呢,把一定名额给到学校,由学校来评定资格职务,教了20年的给评高一点的级别,教10年就评低一点的级……”
与“评”出来、“按资排辈”的教师资格证不同,孙建新经历的已是教师必须“考”证的年代。“我们上完师范院校,就要求必须拿到教师资格证再上岗了”,孙建新说。
1991年,孙建新从师范毕业时,已经通过了运动生理学、生化学、心理学等各个科目的考试。而只有这些科目考试合格后,他才拿到了自己的教师资格证,“这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现在老师们评职称,也必须是自己去申考、说课,凭实力考取,不再能论资排辈”。
体育成绩入中考 身体健康不再“冷门”
“体育总是比较不被人关注……”这样一句常常被体育老师们拿来说的玩笑话,也经历着历史的变迁。90年代开始,体育开始纳入中考、高中会考,体育开始成为一门严肃的课程。
“中考体育40分,足篮排必须选一项,男生实心球或引体向上必须选一项,女生则实心球和仰卧起坐选一项。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这些中考项目,孙建新倒背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