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变模块 特色项目任选择(2)
“80年代没有考试,体育只要达标就行。即使不达标也没事。那不达标能怎么办?没有办法呀”。徐勋笑说,在没把体育纳入考试指挥棒的时期,体育课对于学生们而言,就是最轻松的“放风”时间,学生们最愿意见到体育老师了。
在孙建新看来,体育科目正式成为一项考试内容,教育对体育课程、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视程度,与过去他的学生时代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体育传统校加大教育投入
棒垒排项目全面发展,也伴随着理工附中四十多年来的历史变迁。重视体育、运动传承、健康第一……是徐勋和孙建新在不同年代教学生涯里的共同感受。“京工附中(理工附中前身)的体育传统还是不错的,老师们都很想干番事业。学校真挺支持,一开特色体育项目,领导就是四个字‘大力支持’”,回想起这些特色项目,徐勋印象最深的是70年代就有了的棒球项目。
徐老师说:“那个年代,棒球还是特别小众的运动。那会儿学校哪有钱投入。一副棒球手套50-60块钱,我一个月工资才42块5毛钱,都不够买一副手套”。但就在当时“没有钱”的情况下,由于各种机缘契机和外来的赞助,还是让学校早早就开起了棒球项目。
除了棒垒排项目,学生时代便作为田径队的一员,孙建新记忆最深的是理工附中自建校以来就有的田径传统项目。“我们那会儿条件真和现在根本没法比。一双京字回力鞋,鞋底可薄可薄了,冬天跑那大马路,膝盖都不要了。”
和当年“穷苦”的体育教学环境相比,现如今校园对体育项目的投入,从学生走向教师岗位的孙建新感受深极了。“现在孩子训练,从脑袋一直到脚底下,所有装备基本学校都能全包了”。他粗略地算了笔小账,现今学校对体育教育的投入一年动辄上百万。“我们租场地,一条球道一小时2500块钱,每天训练三条道三小时,,一次训练2万多块钱就没了。参加比赛,孩子们用的冰刷子2500,一双鞋也2000多……”
体育老师脸最凶,内心却是最温柔的
“脸是最凶的、内心却是最温柔的”。说起两代体育教师风格的不同,孙建新说,无论是哪一代体育老师,这一点都是大家的共同特性。
“体育老师必须得有面上的‘狠’劲儿呀,要不带1000多个孩子上操,那场面怎么控制得了。我们的声音不能是温柔的,但是内心必须都是温柔的”。
孙建新说,他至今都忘不了当年在田径队训练时,徐勋老师每天从家里给大家泡好一大桶酸梅精。
徐勋笑着说,体育老师的“凶”里,实际上都透着“打是疼,骂是爱”的内心情怀。
在徐勋的嘴边还亲切地称呼为“孩子们”的学生,不少都已人到中年。“昨天美国回来一小女孩,说就回来一天,得来看看我”。回忆起自己的学生,徐勋突然觉得不对劲,立马改了口,“哎哟,还什么小女孩,人都已经四十多岁了”。
孙建新的同班同学、著名主持人杨澜,也曾是徐勋的学生。杨澜近年来回母校时,还念念不忘这位体育老师。
杨澜曾回忆说:“记得我上初一的时候,体育老师是徐勋老师,他对学生特别仁慈。我至今仍记得他说的那句话:‘你们觉得跑1500米特别累吧?那就先跑800米,热身一下吧’。我们和他没大没小的,经常下了课就吊在他的膀子上,玩得特别高兴。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徐老师也就是二十出头的年纪,还是‘小鲜肉’呢。那样的师生关系,很纯洁,很朴实。”
“脸是凶的,内心却是温柔的”,这样的体育教师独有的风格,孙建新也从徐勋那里继承和保留。在师生二人看来,这就是体育老师应有的模样。
对话
以更多元更有趣的方式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对话人:北京理工附中体育教师徐勋、孙建新
北青报:现在孩子们的身体素质相比以前有所下降,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孙建新:现在学生运动员的水平,确实比我们那会儿要高许多。但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却不如从前了。几年前,国家体质测试有一必选的规定动作,就是男生必考引体向上,检测大家的上肢力量。就光这一项测评,我们平时从课上看,初一年级男生里引体向上能有10%有成绩就不错了,也就是说能做上一个引体向上就不错了。尤其是从小学上来的孩子。现在肥胖、超重的孩子确实太多了。作为体育老师,我们确实有点儿苦恼。
徐勋:以前我教的学生,男生做上五六个引体向上,一点问题都没有。至少百分之六七十的孩子都能做到。
北青报:现在的孩子身体素质相对比较差的原因是什么?
孙建新:我觉得最大的原因还是,环境因素起了不小的作用。现在对学生们来说,各种诱惑太多了,尤其是对电脑、游戏的沉迷,孩子们对于户外运动的兴趣减少了很多。除非是特别喜欢某项运动的学生,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喜好,整个身体素质就会相差很多。
徐勋:这就和我们那个年代有很大的不同。80年代上课,学生们说最愿意见到的就是体育老师了,上体育课都很开心。因为过去对于学生们而言,能在户外“放风”就是件非常高兴的事了。
北青报:为了提升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学校都做了哪些努力?孙老师有什么建议?
孙建新:从历史上可以看到,理工附中一直是所非常重视体育的学校。对于我们体育老师而言,除了在体育工作中高质量地上好每一节常规体育课之外,学校每年面向全体学生举办的体育节活动和大型运动会,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所体育特色项目校,我们也会利用这样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元更有趣的平台,来反促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总的来说,我认为理念是最为关键的,就像我们学校提的“健康第一”,这个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学生本身的集体认识。
本版文/本报记者 林艳 供图/北京理工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