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加快教育信息化 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模式变革
厦门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模式变革——
信息化,为优化教育创造无限可能
在思明第二实验小学,学生使用电子书包。(资料图片)
东南网12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邓婕 通讯员 熊杰)信息化教育,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汇。但信息化能给学生带来多大的改变,能不能促进教育变革,这是人们更想知道的。
21日,2018年厦门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举行。过去一年,厦门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的老师们,在看不见的“战线”上忙碌。打破了“信息孤岛”局面,数据多部门共享,服务于教育;20所智慧校园试点校园玩转大数据,校园生活更智能、安全、有趣;老师们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取优质的全学科备授课、测评、考试资源,提升教育质量。
创新教学方式 数字课堂随时在线
千万别谈iPad色变,电子产品也可能变成孩子进步的阶梯。
在思明第二实验小学,运用“电子书包”项目已形成了一套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模式。所谓电子书包,就是引进平板电脑,在特定的学科上进行运用。
“特别有意思,有时候老师会在电子书包上给出闯关任务,我们自己想办法完成。”思明第二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告诉记者。在电子书包的“我爱阅读”这个平台上,老师会定时发布阅读任务,学生们需要登录账号完成学习。这样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方面老师要自我提升,上传针对性的课件、微课、多媒体视频等资源,另一方面形成网上资源库,学生及家长可随时利用平台进行点播,不受时空限制,自主开展个性化学习。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厦门校园中的传统课堂正不断地发生变革,推行慕课、微课等多样化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移动式学习;VR/AR、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等技术赋能教育,驱动创客活动、职业技能提升。
如果学生对课堂上的内容不能很好地理解接受,还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登录“厦门数字学校”,寻找有相应知识点的微课,加强学习。目前厦门数字学校有2万节微课,来自厦门125所学校老师的贡献。
推进教育公平 优质资源全域共享
在海拔近千米的同安高山村白交祠小学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学生通过电子屏幕与城里的老师互动,甚至一起唱歌、讨论电影。以前,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教学力量薄弱、在校生逼近个位数,这所山里学校的学生们并没有机会接触音乐、美术等课程。自2013年底和城区的阳翟小学签订共建帮扶协议至今,依靠信息化手段,白交祠小学得以和远在37公里外的城区优质校实现课堂“远程同步互动”,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
今年,厦门加大统筹规划的力度,重点推出建设市级教育数据中心、市级教育基础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教育信息化与装备展厅等10项重点项目建设。
以市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例,该平台提供小初高12个年级全部学科的教材资源,可为教师提供优质的全学科同步备授课、学生同步导学、互动课堂等服务,使优质教学资源惠及全市各中小学校。
再比如中小学云图书馆管理平台,各学校图书馆数据都被打通了,实现直属校中小学图书馆纸质、电子资源的市、区、校三级管理,各类资源共享,协助实现全民阅读生态圈。
改变管理模式 技术升级效率提升
每天,学生背着书包进出校门,就进入校园里的“安全网”——厦门全市校门报警监控110联动系统新平台。不久,校门监控系统还会增加人脸识别功能,与公安局人脸库对接,对形迹可疑、精神病史等危险人员进行主动预警,提高校园安全管理水平。
厦门市教育事务受理中心主任、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蒋思彬说:“不要以为教育信息化只有教室里的平板电脑,它还大有用武之地,教育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对提高教育服务水平、支撑教育科学决策、加强教育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往教师评职称要提交一麻袋的材料,等到评审时,教育事务受理中心通常要雇卡车把所有资料送到评审点。2015年,厦门启用教师职称评审系统,这是目前全省唯一在网上进行教师职称评审的系统。教师的个人申报、单位审核资料、代表作专家鉴定、学科组评议、论文答辩、专家投票表决、信息汇总等全过程,都可以在网上进行。
在去年学生健康体检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今年建成厦门市学校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这个系统不仅收集学生们每年的体检数据,还有各类大数据分析。例如,它有全市学生视力、龋齿等常见病,以及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等素质指标,随时都可做出大数据分析图表。现在,厦门的家长们想要知道孩子的身体情况,上网登录账号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