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学生“不抢跑” 沪小学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东方网记者鲁琳8月29日报道:继2011学年在小学实施“快乐活动日”之后,上海市教委又推出一项针对小学生的重要举措,自2013学年起,在全市重点推进小学一、二年级“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并逐步扩大至小学中高年级。市教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项工作意在减轻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业负担,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东方网记者了解到,近几年,受社会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大力宣传的“不输在起跑线上”影响,越来越多的家长让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学习英语、拼音、识字甚至写字等,一方面造成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时学习“起点”参差不齐,给小学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而由于过度“拔苗助长”导致一些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体验不到童年生活的快乐。其实,对学生而言,其成长最重要的指标并非分数成绩,而要看其是否有良好人格与品行素养,而这些的建立,更多的责任是在家庭,家庭中的各种生活方式和内容,对学生情感、个性、态度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为遏制这种现象,还孩子快乐的童年,市教委于今年年初提出对小学新生实施“零起点”教学,教学严格按照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不随意拔高教学和评价要求,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同时探索对一、二年级学生采用等第制评价方式,以淡化“分分计较”的考试评价方式对教学以及学生发展的负面影响。据介绍,这一工作在黄浦、金山等区和部分小学试点的过程中,不少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对“零起点”教学的认识不一,为使全社会都能了解并支持市教委推进这项工作的意图,市教委将“零起点”教学和等第制评价更名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今年暑期还分别开展了针对小学校长、教研员和有关学科教师的专题培训活动,为新学期开学后在全市小学推广实施做好准备。
据介绍,“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是要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相关要求,开展教学和评价活动。它不是单纯地控制或者降低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基本要求,,而是要根据课程标准科学确定的教学基本要求和评价要求,在教学与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维度,更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维度课程目标的落实,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同时,针对小学语文等反映比较集中的课程,市教委教研室已梳理小学一、二年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与要求,开学前后将向社会公布。开学后,市教委将重点关注各小学“学习准备期”的实施,要求市、区教研员深入基层学校,发现并研究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和经验。此外,市教委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学校及教师的管理和指导,严肃查处所辖中小学违反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与评价的行为,明确各小学要把“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作为学校依法办学的重要工作,主动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