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填补了四川高校零的空白
川报观察记者 李寰
12月27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批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由谢和平院士主持的“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一流本科教育川大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实现了自1997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更改奖项设置以来四川高校特等奖零的突破,该奖项的获得,表明了四川大学课堂教学改革走在了全国高校的前列,得到了高等教育界的广泛认可。
据介绍,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每4年评选一次,代表了当前我国教育工作的最高水平,是彰显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成效的核心指标,因此含金量很高。
四川大学之所以能够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归功于“探究式-小班化”改革。课堂是教学主阵地,学业考核是学生学习方式的牵引。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与探索实践,四川大学明确了以学生学习成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自2010年起,,四川大学实行“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紧紧抓住“课堂”与“考试”这两个关键环节,全面实行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全过程学业评价和非标准答案考试,推动本科教育教学发生深刻变革。
从2010年开始,在川大做学生真不轻松,每个班不超过25名学生,真正实现了“小班化”教学。课堂上,老师不再从头讲到结束,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人,探讨,辩论,课堂变得活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