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这所地方高职用了哪些“新招”
(特约通讯员杨红燕 黄丽娟 本报记者过国忠)日前,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由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眭碧霞教授主持,王小刚、余永佳、朱利华、张静、周勇、蒋卫祥、杨丹、闾枫、杜伟等共同完成的《项目主导、多元协同、资源开放——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实践》教学成果,喜获一等奖。这是该校继2015年两个项目获得一等奖后再次获此殊荣。
记者了解到,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每四年评审一次,是教育界最高奖项之一,代表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最高水平。10年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探索与实践中,首创了“项目主导、多元协同、资源开放”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理念,通过搭建多元协作、产教融合平台,开发汇聚专业教学资源,借助“智慧职教”等公共资源平台开放教学资源、开放教学过程、开放评价活动,探索与实践专业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资源应用推广机制,建立专业质量保证体系和人才培养质量自我诊改机制等举措,构建了“职业情境,项目育人”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新生态,形成了“资源汇聚,开放育人”人才培养新范式。
项目主导 创出职业情境人才培养新模式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始创于2002年,为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江苏省“十一五”“ 十二五”品牌专业、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2006年以来,学校提出要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针对软件技术专业特点,在同类院校中率先搭建“政、校、行、企、外”多元合作平台,探索并实践“项目主导、多元协同、资源开放”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十年改革,十年探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创新和完善。项目实践贯穿人才培养始终,围绕项目多元协同,共同设计教学项目、共同开发项目资源、共同实施项目教学、共同开展项目评价。通过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实践,有效解决了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学生技术技能难以满足职业岗位需求的问题;有效解决了多元协同缺乏长效机制、专业人才培养难以形成合力的问题;有效解决了专业教学资源缺乏顶层设计、难以有效应用等问题,建立起主动适应经济发展与人才市场变化的专业调整与管理机制。
来自江苏盐城的高志远,2016年9月进入该校软件164班学习,他清晰地记得大一第一学期给他们上C语言课的李学刚老师在课堂上会经常布置些“小练习”。高志远大一下学期通过层层筛选进入了软件精英班,该班级有企业导师集中授课,都是有着从事真实企业项目开发多年的资深行业专家,在课堂上会集中教授软件行业的实用、前沿技术技能。2018年暑假高志远与同样来自精英班的高士恒、刘威两位同学组成团队,参加了第七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设计大赛。从平台前端设计到后台开发,借由课堂上的一些项目训练积累,经过5个多月的努力,最终斩获本次大赛一等奖。就在10月初,高志远还收获了一个更好的消息:他于11月初作为第九届蓝桥杯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奖选手之一,代表学校参加11月2日—11月8在美国波士顿举办的第二届蓝桥杯国际赛,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美国高校同场竞技。
作为本次教学成果奖的获奖团队骨干成员之一的朱利华老师向记者介绍: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断打磨专业模块和教学方式。通过简单的教学实训项目完成对大一新生的教学,第二年的学习则是通过企业模拟项目,使学生可以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进入大三,则是通过学校工程的真实项目、校外实训基地的企业项目将学生的专业能力转化为岗位能力。除此之外,在课程开发和构建中还会引入行业最新技术和规范,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整合。这样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可以在课堂中收获专业自信,在各类大赛中频频获奖,实战中也是毫不怯场,在职场中如鱼得水。
多元协同 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生态
走在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内,矗立在校园的一幢幢研发大楼和标准厂房十分醒目,这些场所都是供进驻校园的企业办公和经营使用。这些年来,常信院组建“校、企、政、行业”软件产教联盟,组织针对在校学生及企业员工的考证和职业资格认证,同时聚集软件行业的50多家企业,进行就业推荐、企业导师的资源整合。在与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合作中,引进国际技术标准、行业标准、企业项目资源,共建教学团队、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培养人才、共商项目合作、共拓就业渠道,为地方区域产业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6年9月,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始了与中兴的正式合作,互联网162、163、165班三个班共90余名学生成为该校与中兴联合培养的首批学员。来自互联网162班的郭玉珍同学近日非常开心,因为她连续收到了两家软件公司的面试通知。据她介绍,自己所在的班级有中兴的老师授课,并且有中兴的专业导师会有全方位的学业指导。“我们大一开始就有职业素养课,特别有意思,会教很多实用的职场礼仪、职场沟通技巧。大二这门课重点教职业规划。在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兴趣、课程学习情况,发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向,最后我明确发现自己不适合后台编程,适合做互联网前端的工作。”
紧跟行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不断探索与企业行业共同培育人才的新路径。中兴创新基地有长期驻派在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企业老师,承担每个学期2-3门的核心专业课,指导兴创软件工作室的学生开展模拟项目及竞赛项目的训练。互联网163班的王必忠同学几乎每天课余都会带着电脑到工作室来学习或做项目训练。“这里环境很好,企业导师就在隔壁,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随时可以找老师去询问。”每年的10月份,是常信院大三学生开始找实习工作的高峰期,中兴这边的老师最近经常在学生QQ群提供一些对口企业的招聘启事,并对有关学生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