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出学生真心喜爱的思政课
原标题:讲出学生真心喜爱的思政课
“有人说共产主义距离我们很遥远。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今天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共产主义元素呢?”近日,在天津师范大学思政课堂上,吴建永老师一上课便抛出了这个问题。这位天津市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第一名获得者,常常以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开启课堂。
“精准扶贫”“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在热烈讨论之后,吴老师告诉大家:答案都对。这些要素的存在说明,共产主义不是乌托邦,也不渺茫,今天我们正走在通往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上。
怎样讲出学生真心喜爱的思政课?天津师大的教师们一直都在思考。十余年的探索让他们的努力有了可喜的回报,一堂堂深度、效度、温度俱佳的“金课”不断呈现,学生获得感大大增强。
1、有深度的思政课:把“最难讲”变成“最精彩”
回想起去年的寒假,“全国最美思政课教师”王雪超的记忆是:既忙碌又充实。一个几乎无休的假期,多位教师的努力,换来的是16万字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指导方案》。2018年春季开学,作为主编校,天津师大组织了对全市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的全员培训。《教学方案》适应了老师们的需要,青年教师尹广明谈道:“在国编新教材出来前,拿到这本《指导方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有了基本遵循,我们心里有底了。”
“把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成党的理论的宣传队,把每门思政课打造成‘四个自信’的播种机,把每一节课打造成中国梦必将实现的宣言书。”学院党委书记李靖的一席话,表达了老师们共同的心声。
李靖和她的同事们更深知,要想把“有意义”的课上得“有意思”,,把“最难讲”变“最精彩”,就必须攻克怎样解决课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如何直击学生思想困惑、如何有效引发学生共鸣等难题。
如何破题?经过马克思主义学院十几年的探索,天津师大拿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问题导入、课题深入、专题进入的“三题三入”专题教学和课堂教学“八讲法”。
谈起“八讲法”,“概论”课教研室主任王作印如数家珍:“‘照着讲’,照着教材基本观点和中央精神讲,突出政治性;‘接着讲’,以学术讲好政治,突出学术性;‘对着讲’,回应学生的思想问题要解渴,突出针对性;‘活着讲’,以故事讲好道理,突出吸引性;‘引着讲’,课堂互动要共鸣,突出主体性;‘顶着讲’,对错误观点的驳斥要坚决,突出战斗性;‘精着讲’,讲思政课的重点难点要透彻,突出深刻性;‘特着讲’,教学风格要鲜明,突出差异性。”
这样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们越来越爱上思政课了。“以前上思政课,总怕被提问。现在不一样了,因为老师们的问题能直击我们的思想困惑,还能有效启发我们学习知识、提高认识。”文学院学生宗陆婧说。
内容老套、照本宣科是学生抱怨思政课的顽症。如何创新授课形式,让专题教学抓住同学们的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杨仁忠教授对此深有体会:“讲好思政课,决不能靠思政课教师孤军奋战,一定要建立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着眼“三进”全程教育,天津师大开设“中国自信”思政系列选修课,从全国聘请了包括全国思政课名师、行业代表、专业课教师在内的15名特聘教授,组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包括时任校党委书记荆洪阳教授,十九大代表孟祥飞教授,“泥人张”传人以及校内的声乐专家、服装设计专家、播音主持专业教师等都先后登上讲台,从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以专题教学方式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一成不变、兴致索然不见了,旁征博引、趣味盎然的“金课”应运而生。谈到“中国自信”课,本科三年级的学生沙璐瑶说:“一开始选择这门课的时候,本以为会很枯燥,但上过一节课后,我就对这门课刮目相看了。每一节课都会请来不同领域的专家为我们从多方面讲解。我们在欢笑与惊叹中了解中国的发展、感悟中国自信。”
“作为专业课教师参加思政课教学,不仅教育了学生,更提升了自己对投身课程思政建设的决心。”“信·中国”一讲的主讲人、播音主持专业教师钱静心有所悟。
2、有效度的思政课:把“纸上谈”变成“世间行”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大多受过良好教育,个人前景光明,为什么却走上为劳苦大众代言的艰辛革命道路?”这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李思聪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一节名为“认清历史选择 坚定理想信念”的实践教学课在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开始了。“我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寻找历史与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一直跟党走的奥秘。”辅导员张家玮做了上述动员,旁边的思政课专业教师李思聪频频点头。几十名学生带着疑问,在纪念馆寻找答案。两位老师现场回答学生们一个个犀利又不乏深度的提问。
这种授课模式,是天津师大坚持了13年的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两支队伍优势互补、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五同”的实践教学模式。李思聪深有感触地说:“在授课过程中,张家玮老师发挥了解学生思想的优势,这正是思政课教师的短板;我发挥了解课程、熟悉历史的优势,这是辅导员的短板。我们优势互补,有效提升了实践教学辅助课堂教学的成效。”
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同对象、同目标、同重点、同问题、同考试的“五同”机制是重要保障。“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实践教学中得到深化。实践教学全员性难保证、与课堂教学‘两张皮’等难题得到了解决。”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课题主持人杨仁忠深有体会。
学生是最大受益者。“实践教学课的内容紧密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展开,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观点和眼前的实物突然有机联系起来了。”上实践教学课的一年级学生王宇泽很激动,“我们仿佛可以穿越时空,触摸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这也让我对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四个选择’的理解更深刻了。”
为了讲好一堂堂可触摸、能互动、有效度的思政课,2018年天津师大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课《品味最牛‘创业’史》为平台,探索设计“微视频”等学生喜爱的实践教学形式,先后与天津市园林规划设计院、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等基地共建,拓展主阵地与主渠道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真正让学生在田间地头学懂有字之书。
3、有温度的思政课:把“一枝秀”变成“满园春”
“从教十几年来,我一直追求的是讲出学生真心喜爱的思政课。”2018年的天津市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于江涛说。如今,马克思主义学院有全国思政课教学标兵2人、省级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4人。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天津师大深知,只有让更多思政课教师成为名师,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才会有更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