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校外培训机构呈现新乱象,建议清查居家型培训机构
今年两会,持续关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全国人大代表、重庆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带来了《关于相关职能部门加快落实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建议》,指出校外培训机构目前呈现出四种“新乱象”,并围绕如何对已出台的相关文件做好落实与督查,给出自己的建议。
2018年全国两会上,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基础教育被校外培训机构“绑架”现象,,刘希娅提出了相关建议。当年,国务院办公厅及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印发一系列文件,全国各地大力整治培训机构。
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摸排校外培训机构40.1万所,存在问题机构27.3万所,已完成整改27.0万所,完成整改率98.9%。
这让刘希娅感到振奋。3月3日,她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一系列整治反映出国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不过,经过这一年来的实地走访调研及通过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建议,她发现,各省市各地区治理情况参差不齐,有的还停留于表面,许多关键性、根本性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且治理过程中校外培训机构又呈现出四种新“乱象”:
1.培训机构与学校的暗箱合作从“地上”转为“地下”,在职教师有偿家教的居家型补课发展迅猛,其与培训机构的利益嫁接具有隐蔽性。为了应对整治,部分不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采取在小区里租房居家补课的方式继续开展。居家补课大部分资质不符合要求,培训场所具有极大安全隐患和隐蔽性,难以发现和治理。
2. 前期清查中合格的补习机构虽硬件达标,但在教育理念、教学策略方面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各地大部分被叫停取缔的培训机构,多为硬件不达标的作坊型培训机构,已经成气候的、规模大的培训机构因证照齐全未被整顿。但这部分培训机构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内核发展方面,特别是关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培训,“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顽疾依然存在。
3. 影响培训机构治理的核心环节即培训机构参与小升初招生录取,未得到根本改观。部分培训机构参与小升初、初升高的考试选拔,违规组织重点中学的选拔考试,以此吸引学生和家长参与培训。这也是治理培训机构的关键环节。
4. 缺乏对培训机构环境师资条件设置的具体要求。目前全国对培训机构硬件要求多为证照需齐全、总体建筑面积及消防安全需达标等,但对生均面积、采光条件、教学设施、休息场所等缺乏明确规定。部分培训机构场地采光效果差,导致学生近视率上升。对师资只是最初级地要求具有教师资格证,而没有根据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人数、层次,制定更细化的师资标准。
对此,刘希娅建议,首先要加大对居家型培训机构的排查清理取缔。各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各中小学,对居家补课的机构进行信息收集,联合民政、公安,聘请热心群众担任片区监督员,协助对小区内违规补课住宅进行排查取证。一经发现参与居家补课的在职学校教师,应给予开除处分,同时工商部门对参与组织居家补课的培训机构取缔其培训资格。
其次,加强对培训机构培训内容、方式、时间的监管。对证照齐全的培训机构,教育行政部门要牵头联合人社、各教研机构和中小学,抽调或聘用学科教师、教研人员,组建督导团队,对培训机构进行动态评估,记录跟踪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度安排等,建立详细档案。如发现培训机构进行超纲教学等违背学生身心发展的现象,工商部门要吊销其营业执照,取消办学资格。如果发现培训机构与各中学升学考试挂钩,教育主管部门对相应学校负责人进行免职等处理。
此外,刘希娅还建议,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细化培训机构行业标准。如对本地区中小学课外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硬件要求进一步细化明确。参考对公办学校采光标准、师生配比、休息场地等方面的要求,制定明确的培训机构硬件标准,确保学生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