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黑板到大平板:南京3个区13个农村小学教学点“装备”升级啦
在乡村偏远地区,,学校数量少、位置分散,成为那里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一大难点。为此,专设在“老、少、山、边”地区的乡村小学教学点应运而生。新学期,不少江苏的乡村小学教学点的孩子们发现,他们的教室装备升级了。
荔枝新闻记者在南京市高淳区古柏小学中保教学点看到,孩子们正在一间多功能教室里上课,除了有护眼灯、全新的桌椅,每个孩子还人手配备了一个平板电脑,可以和老师进行在线的教学互动。
作为区里的中心小学设置在边远乡村的“神经末梢”,南京市高淳区古柏小学中保教学点一共只有38个孩子。过去,别说专门的音乐美术课教室了,学校就连像样的钢琴都找不到;艺术和科学课,也多是由教学点仅有的四个平均年龄50岁的老师兼任。南京市高淳区古柏中心小学副校长沈明军介绍,过去孩子们上音乐美术课,就是在语文和数学课的教室里,没有专用的教室;村小办学点的老师年龄也偏大,在音乐、美术这些专门的知识和技能方面比较欠缺,所以一般情况下,这些老师只能按照平常的经验给孩子们上音乐、美术和科学课。
那么,怎样让乡村孩子也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呢?这也成为教育部门思考的问题。新学期,江苏省启动“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的进一步标准化建设”工作。南京市教育局响应号召,在3个区的13个农村小学教学点,完成建设多功能学科专用室。考虑到多数乡村教学点规模小、人数少,南京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在一间多功能学科专用室里,设置了能同时满足科学、美术、音乐学科需求的装备:音乐课上,老师和同学们通过手中的平板电脑、讲台上的液晶电视和无线投屏器,可以虚拟演奏、创作录制;在美术课上用蓝牙笔绘画,天马行空;在科学课上,通过学习软件,还能进行智能探究。正在画画的二年级学生魏雯婷告诉记者,她刚刚用软件画了一只螃蟹,这样上美术课比以前更有意思了。
硬件升级了,老师也得跟上。学校从区里的中心小学调来专业的美术、音乐、科学老师,每周定时“流动授课”。南京市高淳区古柏中心小学副校长沈明军介绍,他们安排星期二的半天,中心校的音乐和科学的专职教师来给教学点的孩子上课;同时在体育学科方面,在周二和周四,也安排了中心校体育的专职教师流动来教学。
南京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技术科科长宋涛介绍,先进的教育装备结合优质师资流动,可以更好地实现城乡教育均衡,让最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接受到最有品质的教育。
当前,江苏全省共有2280多个乡村小学教学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新学期,江苏将对这些教学点的功能教室、必需场地等开展全面改造升级,预计到2020年底,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在布局、办学条件、教职员工配备等方面应满足教育教学和提高教育质量实际需要,基本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