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但要是“教的专家”, 同时也必须成为“学的专家”
4、在教学中能否形成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尊严,而教师的经验与学习的理论,教学的技能不过占了三成的比例。
5、我每次到中国的学校观摩课堂,都会觉得老师的声音稍微有点儿大,有的老师因为各种需要,有时还会佩戴麦克风上课,这在日本是看不到的。我们需要培养相互倾听的习惯,建构互相关爱的关系,相互倾听的关系是民主主义的表现,互相尊重、倾听才能构建出民主的学习实体。(《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好的教育” 就是构造“一方池塘”,点燃“一束火焰”,推开“一扇大门”......》)
6、协同学习下的小组学习方法,首先是模仿他人的思考。其次是将其他人的思考作为一个“脚手架”,来达到更高的程度。协同学习有三个要素,一个是符合学科本质的学习,二是构建相互倾听关系,三是设立挑战性课题展开高层次的思考与探究。
7、我个人认为中国小组学习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家在“互相说”,而不是“互相学”。学习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而“互相说”往往表现为小组成员对其已知事实的阐述。仔细观察“互相说”的小组,你会发现,每位成员讲完自己的意见就没有进一步的思考了,没有高质量的学习了。(《再往远走,我们还会、还能、还要遇到些什么?我们该做、能做、要做些什么?》)
8、“互相教”的关系是单方的权力关系,与此相比,“互相学的关系”是互相关爱的关系,是每一名学生都作为主人公互相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学习关系。“互相教的关系”由独白构成,“互相学的关系”是建立在对话的基础上的。这种对话式的交流以倾听为基础。因此,不建议教师说:“会的同学教一下不会的同学”,应该说“不会的同学问一问其他同学”。不明白的学生的那句“哎,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
9、21世纪的教师不但要是“教的专家”,同时也必须成为“学的专家”。教师间作为专家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连带关系被称为“同僚性”。教师群体通过课例研究构建出同僚性的那一时刻,也就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构建成功的时刻。(《真正决定你人生高度的,是你的深度学习能力——深度学习的价值和途径》)
10、教师的成长有作为“手艺人”成长的一面,也有作为“专家”成长的一面。“手艺人的技法”是可以通过对自己的师傅、其他有经验的教师或同事的模仿而获得的。“专家”的学习是以掌握实践性知识与实践性见识为目的,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的。(《为了成就和成长的教育——万物生长,各自高贵》)
11、要警惕那种虚假的自主和主体,并不是那种热闹的课堂就表示学生学习的主动和深入,也不是那种寂静的学生就表示学习能力弱,而应该从学生的具体表现和学习性格等内在的因素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因为某个学生积极发言了,就轻易表扬,或者某个学生一直默不作声而随意指责和批评。
12、对教师来说,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和头脑中的表象都相互碰撞、呼应起来的“交响乐”本身,乃是教学的最大妙趣之所在。通过“交响乐团”式的教学,每个学生之间富有内涵的相互学习是否能够开展起来,与教师是否能够尊重每个学生微妙的个别差异,是否能够洞察其差异之间相互学习的可能性是分不开的。
13、在课堂中,倘若局限于“同步教学或是个别学习”的二元对立的图式,课堂改革是难以充分地推进的。在课堂改革中,最重要的课题不在于“同步教学或是个别学习”,而在于小组的“合作学习”。(《为孩子重塑课堂——学校改革的核心:课堂转型》)
佐藤学来了,他带来了什么?
作者|佚名
来源|浙江教育报
佐藤学,全球学校教育最有影响力的研究者之一,日本教育学会前会长,现任日本学习院大学教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美国教育学术委员会会员。
作为“行动的研究者”,他遍访日本全国各地学校,深入课堂,与教师一同研究教学,构建起日本全国性的“学习共同体”。三十年如一日,每周至少两天深入学校,扎根中小学实地观察。目前,佐藤学教授已到过3500所以上的各国学校,听了1万多节课。他在世界各国讲学,并推动众多国家和地区进行“学习共同体”的实践,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欢迎。
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5年来依据佐藤学“学习共同体”的理论,进行了协同学习教学改革实践。学校“微型学习共同体”(简称“微共体”)协同学习改变传统以“教师讲”为主要教学手段的课堂模式,,通过学生多人协同学习的模式,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也引导教师在校本研修中结成微共体,基于身边的案例和问题,开展研讨,促进成长。不久前,该校邀请佐藤学先生来校访问。其间,佐藤学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学习以倾听为基础
以对话为手段
佐藤学出示了两张照片,分别拍摄于日本东京和韩国首尔的中学,图片上是不少学生趴在课桌上睡觉的情形。据此,佐藤学先“自黑”了一把——“讲演是无法使学校真正发生改变的,即使我走过全世界几千所学校,一直致力于学校教育改革的研究,也无力以讲演改变教育现状,唯有学校内部真正发生的改革才可能有效!”佐藤学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学校领导的嗓门往往都很大,要强调自己的见解,但他们的话却常常没人听,变成自娱自乐的独白。教师也一样,大声训导,却无法走进学生的心。学生也是一样,善于倾听善于思考的学生学习潜力更大。
佐藤学强调,学校的教育文化体现在协同学习中,能给学生真正成长的是他们的同伴,在同伴的支持和引领之下,即使学习课题很难,也有可能实现: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全神贯注地投入,没有一个学生被排除在团体之外。他在海曙外国语学校的课堂上,就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有一个孩子,在听语文老师讲授的时候,并没有真正参与学习,目光是涣散的,可是一到小组讨论研究的环节,他却实实在在地参与其中,还能发表见解。
他告诉在场的教师:学习是与自己、与他人、与客观世界的相遇和对话,通过和别人的合作,多样的思想得以碰撞,自己的思想才能得以产生和雕琢。学习是从已知世界出发,探索未知世界之旅;是超越既有经验与能力,形成新的经验与能力的一种挑战。明白了这一点,就会懂得,已经理解的东西即使滚瓜烂熟,也不能称之为“学习”。要让学习真正地发生和实现,与人合作,是学生必备的学习能力。
小组学习不是“相互说”
而是“相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