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但要是“教的专家”, 同时也必须成为“学的专家”(2)
有位教师说,教师们教书教得久了,会特别在意孩子们举手发言这件事,生怕在自己的课上出现冷场,尤其是在公开课上,如果孩子们不举手,会觉得气氛尴尬。佐藤学说,要让学生永远在前台,教师要做个“透明人”,站在学生身后帮助学生成长,学习可以是静静的,在小手林立的热闹课堂中,学习不一定真正发生。
走进一些课堂,常常会看到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分工明确,每个人只完成自己承担的一部分学习任务。小组学习容易流于形式,变成各组员轮流表述自己的想法,而不是通过交流,在别人思考的基础上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思考。对此,佐藤学表示,课堂上需要积极讨论,也需要静思默想。真正的学习是协同学习,它包含三个因素:相互倾听、有挑战性、符合学科本质。小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相互学”中促进彼此思考,不能变成了“相互说”。孩子们说的形式可以是“你是怎么想的?我是这样想的……”“我觉得你说得有一点问题,比如……”这样的看上去没那么顺畅的小组讨论,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佐藤学研究了世界各国的小组学习,发现小学低幼年级最好两人一组,小学中高段以上4人小组最容易产生平等学习的氛围。中国课堂常见的6人小组,佐藤学并不赞同,他说这来自苏联的教学模式,但效果并不好,常常会产生被忽略者。
相互倾听是一种最好的学习方式。也许,自我意识强、特别踊跃的孩子爆发力确实不差,但善于倾听、善于思考的孩子学习后劲无疑是更强的。在这样的教室里,喃喃自语和互相交流是无痕地融合在一起的,每一个人的声音都值得关注,每一个人都得到了尊重。
打开教室门
一起自由成长
关上门上课,是教师们惯常的模式,有人来听课,总会有些不自在。教师们习惯性地将门关上,自以为求得一方清净的教育小天地,更不习惯于让别人推门来听自己的课,怕露怯、怕出丑、怕技不如人……在这样的自我禁锢中,与真正的“分享式学习”渐行渐远。佐藤学从教育的公共性这一点来考量,认为教师之间要互相学习,而不是互相批评。“作为教师,你个人再优秀,不向别人开放你自己的教室,你就不是公共教育中的教师,你是把学生当成你的私有产物了,你是把教育也当成你的私有产物了!”的确,开放的教室就如同教师们开放的心,代表着悦纳、包容、成长。
“什么样的魔力可以让课堂充满生机?答案就是‘高质量的协同学习’。协同学习对教师教学素养、个人学养的要求更高,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长显得尤为重要。”佐藤学说。
佐藤学的书里有一个词“润泽”,在润泽的教室里,教师和学生都不受主体性的束缚,大家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润泽的教室实现了人性的舒展,让各种各样不同的孩子生活学习在一起,一起成长,一起提升。在这样的教室里,教师和那些听课的教师也在自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