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声”系列调研日记:春到蔡家崖(2)
1947年4月,以叶剑英为书记的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3000多人进驻晋绥根据地,承担了党中央后勤、情报和通信保障等重要工作。同时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委习仲勋也分别率部从延安迁至晋绥根据地。在这里,习仲勋带领边区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一切为了前线,在组织人力、物力支援前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据一九四七年三月至一九四八年二月的不完全统计,全边区参加抬担架、当向导、后勤运输、看押俘虏、修筑工事的民兵民工达二百一十八万二千人次,支援牲畜一百四十七万八千头次,做军鞋九十二万九千双,筹送粮食一百二十余万石、柴草一亿二千万多斤,动员了四万二千名青年参了军。”这是习仲勋亲笔记下的数字。
毛主席曾对晋绥边区的特殊贡献给予过高度评价:“陕甘宁边区军事上、财政上都依靠晋绥,今后更加如此!”
刘老说,习近平总书记来蔡家崖后,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特别是年轻人,我就去给他们讲讲晋绥历史,讲讲新中国的历史。孩子们拉着我的手,“爷爷,爷爷”叫着,我真的很高兴,有这么多接班人,我就放心了。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都来蔡家崖看一看。
谈到建国70年,老人感慨道,70年不平凡,70年不简单,毛主席让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让中国人民富起来,习近平正带着中国人民强起来。我们要把解放战争、抗日战争中形成的吕梁精神用起来,把总书记提出的各项任务完成。总书记讲要实事求是,不是光口号喊好就行,关键是把事做好。现在我们脱贫任务很重,不能等着,干部要起来,群众要起来,一定要脱贫,以好成绩迎接70年。
“艰苦奋斗、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勇于创新”。这就是伟大的“吕梁精神”。
战争年代凝结成的吕梁精神,为三晋大地英雄儿女救亡图存指明了方向,为最终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改革开放之初,吕梁人民及时解放思想,顺应改革的大潮,又一次完成了与时俱进的壮举,成为了全国农村改革的开路先锋。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今天,老区人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易地搬迁助拔穷根、护工培训提高技能、生态扶贫增绿增收……亮点频出、创新不断,“吕梁精神”正在脱贫攻坚的答卷上绘写新的目标。
汽笛长鸣,一辆开往春天的列车驶进蔡家崖。
火车车厢内外,都印着“蔡家崖号”的字样,以及八路军的卡通吹号形象。
2018年6月21日,随着“蔡家崖号”旅客列车首次从兴县驶向省会太原,标志着兴县无火车客运的历史彻底结束,老区人民乘坐火车出行的梦想终于得到实现,也带动老区驶入了发展红色旅游的快车道。
4623次列车列车长对我们说,“蔡家崖号”是有着革命历史意义的一趟列车。交通扶贫、铁路先行,这趟火车就是扶贫列车。以前乡亲们需要乘票价七十元的大巴才能出行,还受天气影响。如今只需购买三十几元的火车票就能去太原了。”
“在这趟列车上工作,虽然工作平凡,但意义重大。在这趟车上,我们见证着老区盛产的小米、核桃、大枣等特产走向全国,也见证着老区人民走出大山,走向幸福。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来蔡家崖参观晋绥根据地纪念馆进行党性学习的团队,有山西省的也有外省的,他们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就乘坐火车来缅怀革命先烈、感受革命精神,而且这些团队现在越来越多。”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
蔡家崖的春天真正来了!